必看!这三个部位出汗竟是疾病预兆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电脑,大脑是中央处理器,那出汗就是散热系统。当剧烈运动、环境炎热、精神紧张、吃了辛辣食物时,体内温度过高,皮肤就会排汗,汗水蒸发带走热量,帮助身体调节温度。
正常人剧烈运动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每小时排汗能高达1~3升!
中医认为,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于体表形成的。汗能滋润皮肤、调节阴阳、调和营卫。汗的多少反映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问汗”是中医问诊的重要一环呢。
如果出汗异常,就像是散热系统有问题,那就意味着人体运作不良,比如有些人明明安静地在空调房心平气和地歇着,某些部位却大汗淋漓。
特别是下面这三种情况称为异常部位出汗,大家要提高警惕哦。
手足心出汗
手脚心冒汗,许多人都遇到过,比如考试或登台表演,紧张之下就会感觉手心湿漉漉。这种稍稍出的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可是如果经常手足心出汗,而且汗非常多,则属于“手汗症”了,手汗多不但影响日常生活,而且会增加手足癣的发病率哦。
西医上认为手汗症因为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比普通人强烈,所以流汗多,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根治。
中医认为手足心汗比较多见于热证的实热、虚热或湿热。可以通过伴随出现的症状判断原因。
伴有手脚心热、午后潮热、颧红、口咽干燥,可能是阴虚内热;
伴有脸色黄,比较瘦弱,可能是脾虚引起的,因为脾主四肢;
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可能是便秘引起的热证;
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
经常饮酒,饮食油腻、辛辣,且形体壮盛,多属于湿热。
需要留意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不仅多汗,还以手脚出汗为主,如果手脚出汗多,还伴有怕热、烦躁心悸、食欲增大、消瘦等表现,记得要去查一下甲状腺。
头面部汗出
有些人是经常满头大汗,额头、面部、颈部大汗淋漓,其他地方的汗少,这种情况称为“但头汗出“。
中医认为这是由“内热”引起的,邪热内蓄,蒸发腠理,遍身汗出。如果因为瘀热或湿热,热量不能向外排除,只能向内熏蒸脏腑气血,内热就只能向上蒸腾,从头颈散发。
头部爱出汗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小朋友就经常“蒸笼头”,是因为他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气比较旺盛。
但是如果头汗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留意身体发出的警报,进行辩证调理:
如果伴有面红、烦渴、舌尖红、苔薄黄,可能是上焦热盛;
如果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可能是脾胃湿热;
如果伴有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特别是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则可能是气虚。
心胸汗出
心胸汗出,又称“心汗”,指心口胸部易出汗或汗多,一般是虚证,常见于心气虚弱者,比如从事脑力工作,经常加班者。
如果经常思虑过度,心汗伴有心悸、气短、腹胀、便溏,可能是心脾两虚;
如果心汗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可能是心肾不交。
这种情况,除了中医辨证后用药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和休息,缓解压力进行调养。
需要留意的是糖尿病也会出现出汗异常,多表现上半身,特别是面部和胸部大量出汗,而下肢皮肤干、凉、汗少甚至无汗,如果有异常出汗,而且伴随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要考虑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
西医对汗症的办法很少,相比之下,中医在治疗汗症上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黄帝内经》对“汗”就有了认识与论述。
异常出汗是人体阴阳,营卫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的预兆,建议有多汗情况的患者可以扫码咨询专业的医生,尽早进行辩证调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问医生吧
适当出点“养生汗”
出汗过多需要就医检查治疗,但是出汗过少也对身体不利,因为适当出汗能调节体温,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促进肠胃消化,还能清洁皮肤毛孔。特别是对于经常在空调房,少运动的白领,适当出身“养生汗”也大有裨益。
1.多进行有氧运动,进行排汗,还可以在运动前喝些热水,酣畅淋漓出身汗。
2.日常用生姜泡热茶或红枣水,能散湿暖脾胃,又能促进排汗。
3.泡脚可以有助于血液循环,适当发汗,注意水温别太高,38℃~40℃为佳,15~20分钟即可。有糖尿病、静脉曲张的患者不可以泡脚哦。
4.每日晒15分钟太阳,在阳光下进行舒展运动,既能主动出汗,又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强健骨骼。
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不要直接吹冷风,以免受凉,可以适当喝一些加盐或者加糖的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李灿东. 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王辉武.老医真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许宝丽.中医“但头汗出”症之我见[J].光明中医,2008,23(2):139。
哈孝贤. 漫谈中医对病证的诊断(三)——问诊之二[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8(2):28-29.
姚军.中医论“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269-269.
王志强,岳瑞文,何孟霞.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5):81-84.
END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