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肾不好伤面子,女人肾不好毁颜值!一杯尿读懂你的肾
越来越多的男人变得“不再自信”,总怀疑自己肾脏有点“虚”。然而肾脏是否真的“虚”了,很多人并不明白。
其实,一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就能够极大程度反应我们的肾功能。
如何看懂尿检的结果?哪些指标说明自己的肾已经有了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篇文章,教会你想要的一切。
尿常规——一杯尿的信息量很大
正常的尿液,应该长这样
• 频率:每天5~6次,起夜不多于2次
• 尿量:800ml~2L
• 颜色:淡黄至深黄
• 性状:澄清透明,可有少量泡沫
当我们拿到尿常规报告时,望着密密麻麻的检测项目和数字,着实令人头大。作为普通人,怎么才能简单地看懂?
最“好”的尿常规结果就是:没有上下箭头、没有+号,一切指标正常或阴性。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当心肾脏可能出问题了!
1. 血尿
尿常规中“潜血”阳性,在排除女性月经期、痔疮出血等污染尿液的情况后,说明存在“血尿”。
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就是指尿液肉眼看上去没有异常,但在显微镜检查下能看到红细胞。
肉眼血尿,则是尿液肉眼看上去发红,可以呈粉色的“洗肉水样”,或者带有明显的血色。
血尿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等,甚至泌尿系统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 蛋白尿
如果你的尿液突然泡沫变多,并且像啤酒一样,泡沫经久不散,那可能就需要做尿液检查,看看是否存在蛋白尿。
有的时候,发热和剧烈运动会导致一过性的蛋白尿,问题不大。
除此之外,蛋白尿是诊断肾病的重要指标,出现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3. 尿白细胞升高
白细胞,是炎症的表现。
排除尿液被污染的情况下,尿中有白细胞,提示泌尿系统存在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路感染。
如果同时有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不尽,则尿路感染的几率极大,一定要尽快就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4. 尿糖、尿酮体阳性
正常人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肾脏中会被完全重吸收入血,因此尿中应该不含有糖分。如果尿糖阳性,最大的可能就是糖尿病。
肾脏出现了病变,也会导致对血糖的重吸收不好,出现尿糖阳性。
而尿酮体阳性,最常见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了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减肥的人群和孕妇也可能会出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建议,尿常规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参考值,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肾脏和泌尿系统体检。
中段尿——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正如前面所说,常规尿液检查由于自行收集尿液易造成污染,而经期和其他非泌尿疾病也会干扰检查结果,因此很难判断是否真正存在尿路感染。
这时候,医生通常会开具“中段尿”检查。
什么是“中段尿”?尿的前段易被私密部位污染,而经过前段尿冲洗之后,排出的中段尿可以认为是完全不被污染的。
正常人的中段尿是无菌的。如果中段尿化验中发现了细菌,是确诊尿路感染的标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膀胱炎,好发于20~50岁的女性。
由于特有的解剖结构,女性泌尿系统极易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但只需遵医嘱足疗程服用抗生素,绝大部分尿路感染都能轻易痊愈。
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怀疑尿路感染,可以在线咨询医师,快速提供靠谱建议:
排尿疼痛,是怎么一回事?
尿痛,最常见于尿路感染,但也不是一定的。输尿管或者膀胱结石,甚至一些性传播疾病,都会引起排尿疼痛的症状。
偶尔的排尿疼痛不用太在意,如果持续疼痛或疼痛非常剧烈,甚至同时出现了“血尿”,就需要检查一下了。
喝水多、排尿多,是肾不好吗?
大部分情况下,“尿少”而不是“尿多”,代表着存在肾功能异常。炎炎夏季如果不及时补充水份,常会在出汗增多的同时伴有尿量的减少,因此我们要注意及时补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既然喝得多,那自然尿得也会多。但如果睡前没有大量饮水,却经常起夜,一晚上需起来小便2次以上,这通常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肾脏功能衰退的早期表现,就是浓缩能力下降,导致夜尿增多。
尿的“射程”很远,说明性能力强?
当年顶风尿三丈,如今顺风尿湿鞋。不少人觉得尿尿时“射”的远,说明性能力强!
其实尿尿有劲,可以尿很远,只能说明你的膀胱逼尿肌很强大。
而性能力取决于阴茎勃起的硬度和持久力,与膀胱逼尿肌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小便射程变短了,可能是前列腺增生肥大的信号。
肾功能——血液生化检查中的重要指标
除了尿液检查以外,血液生化检查以及肾脏B超,也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
如果上述指标出现异常,说明肾脏疾病已经到了必须医疗干预的地步,只有及时、正确地治疗才能延缓肾功能的减退。
肾囊肿是B超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之一,肾囊肿是怎么形成的,后期会不会出现癌变?
小伙伴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庭的和谐性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保养一下自己的肾脏吧!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咨询购买)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建,王辰. 内科学(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赵玉沛,陈孝平. 外科学(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