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见过吗?发汗解表,消暑化湿。用于中暑,急性胃肠炎,腹痛
牛至
来源产地
为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
7-8月开花前割起地上部分,或将全草连根拔起,抖净泥沙,鲜用或扎把晒干。
生于海拔500-36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路旁。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西藏等地。
别名江宁府茵陈、小叶薄荷、满坡香、土香薷、白花茵陈、香草、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土茵东、黑接骨丹、滇香薷、香薷、小甜草、止痢草、琦香、满山香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直立,高25~50厘米,有分枝。
茎基部木质化,光滑,呈圆柱形,上部方形,表面浅棕紫色,有细绒毛,具节。叶对生,卵圆形,长1~3厘米,宽6~15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均有腺点和细毛;叶柄长2~5毫米。
花两性,轮生2花,密集成顶生的穗状伞房花序;苞片有短柄,卵圆形,两面均有细毛;花萼圆筒状,长2.3毫米,具5齿和脉纹15条,外面和齿缘上有毛,内有腺点;
花冠粉红色,上面有细毛和腺点,2唇,上唇直立,顶端有微凹,下唇3裂;
雄蕊4,着生于冠筒喉部;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4枚,褐色,光滑。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温。
发汗解表,消暑化湿。用于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腹痛。
《中药大辞典》
性凉,味辛,无毒。
解表,理气,化湿。治伤风感冒,发热,呕吐,胸膈胀满,腹泻,黄疸,小儿疳积。
《中华本草》
味辛;微苦;性凉
解表;理气;清暑;利湿。主感冒发热;中暑;胸膈胀满;腹痛吐泻痢疾;黄疸;水肿;带下;小儿疽积;麻疹;皮肤瘙痒;疮疡肿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大剂量用至15-30g;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运用】
①治皮肤湿热瘙痒:
土香薷(鲜草)半斤,熬水沐浴。
②治伤风发热,鼻塞,咳嗽或呕吐:
满坡香(干)三钱,紫苏二钱,枇杷叶(干)二钱,灯心草一钱。煎服,一日三次,一次二酒杯。
③治气阻食滞:
满坡香、阎王刺各四钱,土柴胡、走游草、土升麻、香樟根、茴香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三次。
④治白带:
五香草、硫黄各三钱。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