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余甘子,见过吗清热凉血,消食健胃,治河豚鱼中毒

余甘子,见过吗?清热凉血,消食健胃,治河豚鱼中毒

余甘子来源产地
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果实。
9-10月果实时采收,开水烫透或用盐水浸后,晒干。
生于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或山坡向阳处。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揽子、喉甘子、鱼木果、滇橄榄、橄榄。【原形态】
余甘子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薄而易脱落,露出大块赤红色内皮。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2列,密生,极似羽状复叶;近无柄;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长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2cm,宽3-5mm。花簇生于叶腋,花小,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具短柄;每花簇有1朵雌花,每花有花萼5-6片,无瓣;雄花花盘成6个极小的腺体,雄蕊3,合生成柱;雌花花盘杯状,边缘撕裂状,子房半藏其中。果实肉质,径约1.5cm,圆而略带6棱,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赤红色,味先酸涩而后回甜。花期4-5月,果期9-11月。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甘、酸、涩、凉。归肺、胃经。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全国中草药汇编》
果:甘、微涩、凉。
根:淡,平。
叶:辛,平。
果: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丙缺乏症。
根:用于高血压病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
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中药大辞典》
甘、酸、涩、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肝胆病,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喉痛,口干。《中华本草》
味苦;甘;酸;性凉
归脾;胃经
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取汁。【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运用】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曰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
鲜余甘子果十至三十个。水煎服,(广州部队
②治白喉:
滇橄榄一斤,玄参、甘卓各一两。冷开水泡至起霜花,取霜用棉纸铺开晒干后,加马尾龙胆粉二钱,冰片五分,炒白果仁粉五钱,吹喉用。
③治哮喘:
滇橄榄二十一个,先煮猪心肺,夫浮沫再加橄榄煮熟连汤吃。

④治河豚鱼中毒:
滇橄榄生吃吞汁,并可治鱼骨梗喉。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