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经络书友会 / 正文

[初学园地]同病异治的根据

《经络医学概论》在症候结构这一章,没有引用具体的医案进行讲解, 以今天咱们借用的医案来自另-本书 ,就是2014年出版的 《王居易针灸 案讲习录》。一直关注经络医学的朋友,很多已经读过这本书了。这个= 很有价值,所以在这儿也向大家推荐,有机会,有兴趣,可以把这本书 《经络医学概论》结合起来看,是非常好的。王居易老师几十年来,就 临床、研究,还有讲学,一直是述而不著。除了受学校和卫生部门委托 负责进修班和课程的时候,写了-些内部使用的教习手册,截止到今天 在国内正式的出版物就是这两本,两年前出版的这本”医案讲习录,和唯 们现在手里这本《经络医学概论》。 两则医案在书里很容易找到,就是全书的第一一个和第个,两个都是外 咳嗽。 。案例1 卜某,男,30岁。2012年5月5日初诊。 主诉是:咳喘,有黄绿痰6天。 下症:咳喘,累及右侧背痛,咳黄绿痰,痰易出。口干,苔淡黄,舌尖 剥失,少津。脉沉滑。 6天前外感诱发咳喘,黄绿痰。幼年患有哮喘,后来多在外感后诱发。 经络诊察,发现手太阴经异常。然后辨经也是病在手太阴。这里需要插 句,就是王居易老师在经络诊察的时候,常常强调一句话”"宁失其穴,不 其经”。老师有时候会批评学生,经络诊察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老是往穴 上去靠。王老师强调,经络诊察的主旨是在辨经,辨别判断患者的疾病 哪条经,而不是这个病在哪个穴位。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些学生,总是忘 老师的嘱咐,不自觉地去找穴位呢?我的体会是,我们察经的时候,潜 识里面总是希望一下子连下步扎针的位置也确定得了,就是这个阿是 的想法。所以你观察王居易老师察经之后的描述,然后再对比有的学生 经之后的描述。有时候是这样的: 老师先给患者察经。察完之后老师说:这个患者手太阴有异常。 学生问:在哪儿? 老师说:孔最下,有个结块。 换作是学生先给患者察经。察完之后,学生说 :这个患者孔最有异常。听完之后基本上能料到,你下一步就该在孔最给人家扎针了。这就是你的 思路,你看得见孔最,看不见手太阴经。 题外话说到这儿。咱们继续看这个医案。 辨经是在手太阴经。治疗时选经是手足太阴、足少阴。 处方:肺俞拔水罐,针刺尺泽、阴陵泉、复溜。 。案例2 李某,女,34岁。2012年3月31日初诊。主诉:咽痛痰多1天。刻下症:昨 日受风寒,今晨咽喉干燥疼痛,略肿,流涕,痰多易咳出,色白带黄。吞 咽时有一股恶寒感从咽喉到脊柱再扩 散到全身。有慢性咽炎病史。 经络诊察发现,手太阴经异常。辨经,病在手太阴、足太阳、督脉。 治疗时选经在督脉、手太阴经、足少阴经。 处方:艾灸大椎,针刺尺泽、孔最、照海。 。按语 咱们看这两个患者,主症都有嗽痰,前一个咳喘加嗽痰,第二个咽部肿痛 加嗽痰;诱因都是外感;经络诊察都是手太阴经异常。然后在辨经的时 候,差别就出来了一-前一个病在手太阴经;后一个,病在手太阴经、足太 阳经、督脉。 为什么辨经结果不一样了?原因就是两个人的症候结构不一样。大部分症 候相同或相近,诱因都是外感,病痛的位置都在咽喉,嗽痰的性质也类 似,也都有干燥的症状。但是前一个患者无表证;后一个患者兼恶寒,病 仍在表。症候之间的结构关系就不一样了。 《经络医学概论》的第五章,讲到症候结构的关联性有四个方面:①关联 病位;②关联病性;①关联病程; @症候结构的突变。 首先说病位从经络、 脏腑看,都在手太阴经 ,这是一 致的地方。从层次 看,第一个患者素有哮喘,多因外感而诱发,这个就有脏的问题了;第二 个患者则是多了-条恶寒 ,说明病邪仍然在皮表未解 ,那么这个结构关系 就不一样了。 其次看病性,黃痰易出,口燥咽干,说明都是手太阴气化不利,痰湿化 热。两个人是一致的。 再看病程,第一个患者6天前外感,刻下症已经不见外感特征了,说明表证 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二个患者是1天前感冒风寒,而且刻下症有明显的恶 寒,虽然也是手太阴经气化不利,但从病程上看,还在风寒表证的阶段, 那么不同的病程阶段,你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原则肯定就不同了。 第四条症候结构的突变,这两个患者都没涉及,不用看了。 所以咱们看这个辨经,第一个患者就是手太阴经;第二个不但在手太阴 经,而且加上了足太阳经和督脉。 对症候结构的判断结果有同有异,我们看相应的治疗立刻就体现出来了。 处方的主穴都是以“尺泽“为核心的配伍,第一个患者尺泽、阴陵泉,是同 名经合穴配伍,《经络医学概论》第九章选穴配穴里讲到,合穴有很强的 调理本经所联系的脏腑气机的作用;第二个患者是尺泽、孔最,这是郄合 配穴,用于本经气机郁滞所致的实证及疼痛性疾患。在调理太阴经气机的 基础上,第一个患者配合足少阴经复溜穴,第二个患者配合足少阴经照海 穴,都通过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主水液”的气化属性,滋阴润燥。 虽然根据两个患者的细微差别,具体用穴略有不同,但是上述的主要思路 是一致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不一样的地方了:第一个患者,肺俞穴拔水罐,这个是 直接针对肺的脏腑层次来的。《经络医学概论》 的第四章腧穴有详细的论 述,背俞穴和募穴是比较特殊的腧穴,它的机理跟四肢远端的腧穴是不一 样的。时间所限,这里就不赘述了。然后咱们看第二个患者,在大椎穴艾 灸,这个是解表的经典方法,不用多说了。 咱们比较详细地把两个患者比较下来,就发现二者之间有一致的地方 ,也 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呢 ,都是以尺泽为核心的配穴,目的在条理太 阴经气化。不同的地方,前一个患者利用背俞穴的特性,在脏腑层次上润 肺;第二个患者,大椎穴艾灸解表。之所以有这些- 致和不一致的地方, 原因就是两个人的症候有不同的结构关系。分析判断症候结构的过程,相当于在给患者的疾病画图纸。抓住了症候结构,有了能说明症候之间关系 的图纸,就能思路明确,下一步辨经水到渠成,那么治疗就有的放矢了。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经络医学概论》时,按腧穴检索相关内容,图书编写 团队的老师们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下面的索引目录,请收藏。 手太阴肺经(金) 中府(肺募穴) 168 天府 198 尺泽(合穴,水) 112 孔最(郄穴) 149 列缺(络穴;通任脉) 137 经渠(经穴,金) 11 2 太渊(输穴,土) 94 鱼际(荥穴,火 111 少商(井穴,木) 111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井穴,金) 113 二间(荥穴,水) 114 三间(输穴,木) 114 合谷(原穴) 99 阳溪(经穴,火) 114 偏历(络穴) 139 温溜(郄穴) 150 手三里 199 曲池(合穴,土) 114 天鼎 188 足阳明胃经(土) 滑肉门 192 天枢(大肠募穴) 171 水道 191 归来 192 梁丘(郄穴) 151 足三里(合穴,土; 胃下合穴) 117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17 7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178 丰隆(络穴) 139 解溪(经穴,火) 116 冲阳(原穴) 101 陷谷(输穴,木) 116 内庭(荥穴,水) 115 厉兑(井穴,金) 115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井穴,木) 118 大都(荥穴,火) 118 太白(输穴,土:原穴) 95 公孙(络穴:通冲脉) 140 商丘(经穴,金) 119 三阴交 199 地机(郄穴) 151 阴陵泉(合穴,水 119 血海 199 大包(脾之大络) 147 手少阴心经(火) 少海(合穴,水 121 灵道(经穴,金) 121 通里(络穴) 141 阴郄(郄穴) 151 神门(输穴,土:原穴) 96 少府(荥穴,火) 120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井穴,金) 122 前谷(荥穴,水) 122 后溪(输穴,木;通督脉) 1 23 腕骨(原穴) 101 阳谷(经穴,火) 123 养老(郄穴) 152 支正(络穴) 142 小海(合穴,土) 124 足太阳膀胱经(水) 睛明 184 眉冲 184 通天 185 玉枕 185 天柱 186 大杼(骨会) 180 肺俞 163 厥阴俞 164 心俞 1 64 膈俞 179 肝俞 165 胆俞 166 脾俞 165 胃俞 166 三焦俞 167 肾俞 165 大肠俞 167 小肠俞 167 膀胱俞 168 次醪 196 委阳(三焦下合穴) 17 7 委中(合穴,土;膀胱下合穴) 126 膏肓俞 196 胞育 198 秩边 198 飞扬(络穴) 143 跗阳(阳跷郄穴) 157 昆仑(经穴,火) 125 申脉(通阳跷) 176 金门(郄穴) 152 京骨(原穴) 102 束骨(输穴,木) 125 足通谷(荥穴,水) 124 至阴(井穴,金) 124 足少阴肾经(水) 涌泉(井穴,木) 126 然谷(荥穴,火) 126 太溪(输穴,土;原穴) 97 大钟(络穴) 143 水泉(郄穴) 153 照海(通阴跷) 174 复溜(经穴,金) 127 交信(阴跷郄穴) 156 筑宾(阴维郄穴) 156 阴谷(合穴,水) 128 肓俞 192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 曲泽(合穴,水) 130 郄门(郄穴) 154 间使(经穴,金) 129 内关(络穴:通阴维) 144 大陵(输穴,土;原穴) 98 劳宫(荥穴,火) 129 中冲(井穴,木) 129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井穴,金) 130 液门(荥穴,水) 131 中渚(输穴,木) 131 阳池(原穴) 103 外关(络穴:通阳维) 145 支沟(经穴,火) 131 会宗(郄穴) 154 天井(合穴,土) 132 足少阳胆经 颔厌 187 悬颅 187 脑空 187 风池 188 日月(胆募穴) 170 京门(肾募穴) 169 环跳 200 阳陵泉(合穴,土;筋会;胆下 133 合穴) 阳交(阳维郄穴) 157 外丘(郄穴) 155 光明(络穴) 146 阳辅(经穴,火) 133 绝骨(髓会) 178 丘墟(原穴) 104 足临泣(输穴,木; 通带脉) 175 侠溪(荥穴,水 132 足窍阴(井穴,金) 132 足厥阴肝经(木) 大敦(井穴,木) 134 行间(荥穴,火) 134 太冲(输穴,土;原穴) 98 中封(经穴,金) 135 蠡沟(络穴) 146 中都(郄穴) 155 曲泉(合穴,水) 135 章门(脾募穴;脏会) 170 期门(肝募穴) 169 督脉 长强(络穴) 147 腰阳关 192 命门 193 至阳 193 灵台 193 神道 195 身柱 195 陶道 195 大椎 195 风府 180 后顶 181 百会 182 前顶 183 .上星 183 神庭 183 人中 184 任脉 中极(膀胱募穴) 172 关元(小肠募穴) 171 石门(三焦募穴) 172 气海 189 神阙 190 水分 190 建里 191 中脘(胃募穴;腑会) 170 巨阙(心募穴) 169 鸠尾(络穴) 147 膻中(心包募穴;气会) 168 膻中(心包募穴;气会) 168 璇玑 191 奇穴 顶结节 201 额结节 201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