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近代名医施今墨辩证论治失眠症

近代名医施今墨辩证论治失眠症

心肾不交失眠 证见不寐、兼有心悸、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等症状。多属心火独炎于上而不下降,肾水亏之于下而不能上升,心肾不协调,宜用酸枣仁汤,或枕中丹,或《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元武胶、鹿角胶、山萸肉、枸杞子、人参、黄芪、石莲肉、白术、甘草、枣仁、地黄、怀牛膝)以交其心肾。
血不上荣之失眠 症见不寐多梦、睡而易醒、兼见心悸健忘、体倦神疲等。多属心血不足、脑失营养,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远志、茯神、桂心、人参、酸枣仁、黄芪、当归、甘草),或十四友丸(熟地黄、柏子仁、紫石英、肉桂、阿胶、当归、黄芪、远志、辰砂、龙齿)以补之。
脑肾不足失眠 症见不寐,乱梦纷纭,兼见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记忆减退、或伴梦遗、早泄、腰膝酸软等症。因脑为髓海,而肾生骨髓,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虚则脑不足,宜用六味地黄、杞菊地黄、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
心阳亢盛失眠 证见不寐、兼见心悸不安、五心烦热、舌红、脉数等。心火偏亢,阴阳不调,气不得宁,故不寐,宜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潜阳。
阴虚失眠 证见难于入寐、或忽寐忽醒、兼见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等。阴主津主血,津少血亏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于入寐,或忽寐忽醒,宜以生津充血为先,用二冬、二地、二黄、元参、阿胶、花粉、石斛等药味,以滋养阴血,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
阳虚失眠 证见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兼见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等。阳不入阴故不眠,宜以益气为主。气属阳,益气即所谓补阳,宜用人参、黄芪、白术、怀山药、石莲肉,以固其气。
胃实失眠:证见不寐,兼见胸膈胀满、痰多色黄、恶食嗳气、苔黄而腻、脉滑数等。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黄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胃虚不眠者,以其虚则胸中似饥,若无所主,得食则能卧,宜以半夏秫米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
胆热失眠:证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兼见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脉弦等。肝胆相连,又为表里。胆热易致肝阳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意,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退则已。胆寒则致肝虚,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易惊、精神无所主,入睡不易。二者皆用千金温胆汤。
肝经受病失眠 为五志七情所扰而不眠者,证见少寐多梦、恶梦纷纭,兼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头痛、目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因肝郁不舒,调节失常,不能安卧,遂成失眠。宜采用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有因肝虚所致者,可用《本事方》珍珠母丸(珠母、当归、熟干地黄、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
※※【说】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患疾病的表现就不同,中医的症候就不同。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就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的具体身体疾病状态进行论治。其治疗方法是有很强的特殊性的,也就是说其方法、药物只能给这个人在当下应用,过了这个时间段,病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其方法或者药物就要改变了。人是很复杂的,社会是很广阔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其表现就会不同,中医的症候就会各异。既是同一个人,如果两次处在不同的地方、时间,其表现、状态也可能不一样。所以,一个疾病会有很多型的症候,一个失眠,会有九个辨证论治模式。所谓辩证论治,就是因人而异的论治,因地而异的论治,因时而异的论治,是针对“病人”精准医学,而不是针对“疾病”的机械式治疗。


中医*健康*生活*文化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