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陈雁黎教授著《胡希恕伤寒论带教笔记1961-1966》出版

陈雁黎教授著《胡希恕伤寒论带教笔记1961-1966》出版
转自公众号:王宁元汉方与腹诊译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c4NjA5NQ==&mid=2247485491&idx=1&sn=560576fd1eb8a2793967b8f2f5b76092

陈雁黎老大作《胡希恕伤寒论带教笔记1961-1966》出版。

陈老整理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当年跟随胡希恕先生学习的笔记,真实再现了当年胡希恕先生的经方实践现场。
冯老序曰:又见雁黎力作,仅读前半,却难掩情动,时泪满盈眶。
陈老曾曰:居新疆几十载,搬家许多次,旧物所剩无几,唯有跟随胡老学习的记录不敢有闪失。
陈老为胡希恕经方传承极尽精力、呕心沥血、功德无量。吾等后学,当恭敬拜读。
谨附冯老序言与陈老前言于下,供同道们学习。

附1:
冯序

又见雁黎力作,仅读前半,却难掩情动,时泪满盈眶。似又听到胡老讲课,娓娓而谈,字字珠玑,展示其学术风度,观点明确,学术自信、民族自信,引领经方向前。
再读,愈感对雁黎的敬仰,一生踞守大漠,却一刻未忘恩师,保存原始资料,践行恩师教导,做苍生大医,体会深邃。时时整理恩师医案、医论,完善和丰富胡希恕学术如虎添翼。
我有幸录音胡老讲《伤寒杂病论》全文和跟诊胡老门诊,但晚于和少于雁黎。更珍贵的是,雁黎记录了胡老临诊时的具体指导、医论、医话,再现了胡老学术风采。雁黎客气称我为师兄,实际他真正是我师兄。感谢师兄传承胡老学术,传承和弘扬经方。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代经方传人。
冯世纶
2021元旦
(陈雁黎先生在诊室及受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客座教授)

附2:前言
胡希恕先生讲:“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广大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贤人圣人创造出来的。”
汉代,荆州辖南阳郡,治所在襄阳。《甲乙经序》《太平御览•何颙传》均记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仲景在襄阳为王仲宣治病之神奇,颂扬至今(两书文字繁简略有小异)。公元193年,王仲宣在荆州作《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张仲景原序》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王仲宣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仲景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以后赴长沙任太守,任职至建安十年或十二年(公元205或207年)。史载,仲景在任上完成不朽名著《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卒于东汉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以上史实说明:一、自古江汉多大疫,当年疫情严重程度“白骨蔽平原”“饥妇抱子弃草间”,远超今日武汉新冠肺炎流行。二、张仲景跟随师父张伯祖,理论联系实践,战斗在防疫第一线,为日后撰《论广伊尹汤液》,积累了丰富而翔实可靠的临床心得和经验。可以认为,仲景的研究成果,出之楚汉大地。三、仲景称当年疫情为“伤寒”。从上述记载可知,古人论“伤寒”包括“瘟疫”(即温病)。即“伤寒”与“温病”本是一家骨肉。四、《伤寒杂病论》是楚汉大地人民拿生命换来的。仲景论“伤寒”死证21条,还有难治证、误治后死证等10余条,即为明证。
约1800年后,楚汉大地打响抗击新冠肺炎保卫战,惊天地,泣鬼神。习近平主席一声令下,全国总动员,军民齐上阵,万众一心,2020年元月24日至4月27日,在短短100天以内,就完成了住院患者“清零”。史无前例,举世无双,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医中药在大面积人群的治疗与康复中,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仲景学说发明于斯,救命于斯。经方翘楚,方兴未艾,独领风骚。
胡希恕先生用了60年,在战争和动乱的日子里,白天诊室迎患者,夜深灯下潜心读。深知仲景学说之深邃,破解伤寒大论之“密码”。追根溯源,真知卓见,独树一帜,此乃民生之大幸也。胡老讲:“伤寒六经来自八纲”“中医治病是辨证不辨病”“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能传下来又能传下去的方剂,叫经方”“有成功的方剂,必有成功的理论”“成功的理论在仲景书中,而不是在书外”“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等,深获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广泛赞同,影响深远。
冯世纶教授又用了60年,深得胡老真传。一片冰心在玉壶,完成胡老之遗愿。传世大作,琳琅珪壁,熠熠生辉。冯兄国内外讲学多年,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传承基地和分站,已揭牌20多个。传承授受,果实摇曳,享誉杏林。近日,冯世纶主编《经方医学讲义》问世,两代人的心血,千呼万唤始出来,有功医林。第一次印刷,五天售罄。中医经方医学从此重返高等学府殿堂,为中医界的一大盛事。江山代有才人出,盛世更有好经念,中医教育必将焕然一新。
我有幸跟师胡希恕老师见习(1961年)与期中实习(1963年),去胡老家中听专题讲座,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近几年去内地讲课,经常有学生问及,“胡老怎样看病,都讲些啥,我们想知道。”
近一年,我和规培学生根据当年的跟诊笔记,整理出这本《胡希恕伤寒论带教笔记》一书,可以作为学习《经方医学》的参考书。上篇为胡老手记与整理笔记;下篇为我们的体会。由于胡老从附院看病带教,到以后的专讲《伤寒杂病论》,时间的跨度很大,难免同一个病,同一个问题,讲解的角度不一样,说法有异。我的看法是,前期胡老担心与学院的授课有矛盾,侧重讲临床经验。晚年重点讲《伤寒杂病论》经文,传承授受。
本书所整理的实习笔记,只限于1961~1966年。书中有胡老专题心得手记及所讲的25个特殊病例,独具匠心,供学习者深研细究。胡老讲:“离开了表和里,半表半里的面积很大,包括胸腹腔诸多脏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半表半里有柴胡证,必用柴胡剂。”书中详述了三个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经验,特别是胡老妙用大柴胡汤,炉火纯青,不失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抢救方法之一。胡老雅号“大柴胡”,名不虚传。还有记录了抗美援朝战士,因卡秋莎战车被炸翻受伤,十二年后发病“脑桥小脑肿瘤”,胡老为其看病约七个月,有40次复诊处方,学者可细阅。这位患者对我说:“我已跑完首都各大医院,只有服胡老中药后,病情才逐渐好转,要是没效,我早就回东北了。”
惭愧,我把时间给丢了,后悔当年没有总结出胡老临床看病的系统资料。“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不敢偷懒,完成了这本册子,只能是“开卷有益,观叶知秋”而已。以冀对学习经方、了解胡老临证诊疗经验有所裨益。我对规培学生讲:“若把这本小书吃透了,我这点虫篆之技就是你们的啦”。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恩师,泪眼婆娑。
陈雁黎字中一时年八十有二
庚子年(2020)冬月于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世纪花园康业7号楼2单元302室

YIZHENYIYAO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