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煌 | 张仲景50味药证·吴茱萸

黄煌 | 张仲景50味药证吴茱萸
导读:
《伤寒论》114方,有名有药者113方,91味药,其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36药,2方次以上的有55药。《金匮要略》205方,有名有药者199方,156味药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62药,2方次以上的有94药。
黄煌教授《张仲景50味药证》选择临床常用且仲景叙述药证比较明确的药物50味,分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四部分重点论述药物主治。
虽说仅50味,但每味药均为常用药,只要掌握好每药的主治和常用配伍,则在临床自能演化出无数新方。
5月5日起我们将连载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

吴 茱 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四川等地,以色绿、饱满、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者为佳。《神农本草经》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伤寒论》入2方次,《金匮要略》入3方次。

1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2升):当归四逆加吴某萸生美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吴茱萸用量最大,为2升。当归四逆汤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35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治“若其人内有久寒者”(352)。在仲景书中寒都有痛义,用于“寒”病的方药大多有止痛作用,如治“寒气”的赤丸,治“陈寒”的防己黄芪汤加细辛,治“少腹寒”的温经汤等,由此推测,“内有久寒”为腹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的疼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治经常发作的腹痛、头痛,并见干呕、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
最简方(4味):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吴茱萸用量一升,但组成最简,且方以吴茱萸命名,则本方证对考证吴茱萸证最为重要。本方治“呕而胸满者”(十七),“食谷欲呕”(243),“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30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378),可见吴茱萸汤证由干呕吐涎沫而胸满、厥冷、头痛组成。
其他方:温经汤、九痛丸。
温经汤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二十二)。“少腹寒”即为少腹冷痛。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治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九),也是胸腹痛的病症。
综上所述,以上含有吴茱萸的4方,均有疼痛,而以腹痛、头痛、胸痛为多,且伴有干呕、手足厥冷等。

2
仲景方根

吴茱萸生姜:主治腹痛、头痛而厥冷、干呕者。凡用吴茱萸者,必以此配伍。吴茱萸汤吴茱萸1升,生姜6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2升,生姜半斤。
吴茱萸大枣:主治腹痛。吴茱萸汤用大枣12枚,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用25枚,可见吴茱萸量越大,则大枣的用量就越大。
吴茱萸人参:主治胸痛、腹痛、头痛,痛势剧烈者。仲景所谓“欲死”者。方如吴茱萸汤。也有用于腹痛而形瘦而肤色憔悴者,方如温经汤。

3
药证发挥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手足厥冷、脉细者。
其疼痛为主证,其中腹痛、头痛较多见,也有胸痛者。腹痛为一种持续性的胀痛或钝痛,部位以上腹部、下腹部多见。头痛常常出现在头顶,其疼痛程度较重,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有的吐出大量清稀的涎唾,或吐出酸水苦水,或进食后即刻吐出等。也有伴有腹泻者。由于疼痛剧烈,常常四肢冰冷。患者对寒冷敏感,寒冷刺激常常引起发作。脉细是其特征。“内有久寒”,在病情上除了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外,局部温度降低而表现为寒冷感也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寒冷感既可以是病人主观感觉,也可以被医者客观探及。
白芍亦治腹痛,但其腹痛呈痉挛性,为阵发性,并多伴有便秘,舌苔一般不厚;而吴茱萸所洽腹痛,为持绫性的胀痛,甚至胀痛如锥刺,并多伴有干呕、厥冷而舌苔白厚。细辛亦治头痛,其人也多恶寒,但其头痛多伴咳吐清涎,或鼻流凊涕,偏于呼吸道;而吴茱萸所治头痛,多伴有呕吐清涎、胸满腹痛,偏于消化道。其干呕、手足厥冷,脉细,极似附子证。但附子证脉必沉微,而吴茱萸证则不然,脉象多细而弦。

4
常用配方

(1)吴茱萸3克,黄连5克。(《丹溪心法》左金丸)
应用:脘痛嘈杂、呕吐吞酸、口苦舌红、脉弦数者适用之。
(2)吴茱萸6~12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伤寒论》吴茱萸汤)
应用:消化道疾病、神经性呕吐、血管神经性头痛、颅脑疾病等见腹痛、干呕、吐涎沫、头痛吐利而手足厥逆者。

5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据仲景之用吴茱萸外则上至巅项,下彻四肢;内则上治呕,下治痢。其功几优于附子矣,不知附子功力各有所在。附子之用以气,故能不假系属,于无阳处生阳;吴茱萸之用以味,故仅能拨开阴霾使阳自伸阴自戢耳。"
《药征》:“吴茱萸主治呕而胸满也。"

1、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上)

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下)
2、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芍药
3、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三甘草
4、张仲景50味药证之四大枣
5、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五麻黄
6、张仲景50味药证之六附子
7、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七乌头
8、张仲景50味药证之八干姜
9、张仲景50味药证之九生姜
10、张仲景50味药证之十细辛






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