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沛:方证相对医案⑧ |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黄仕沛 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人。祖辈五世业医,1983年起连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
曾专攻仲景之学,独尊经方,以大剂称著,临床上擅长内、妇、儿科疾病,对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炎等有独到疗效。
【摘要】
经方方证对应最关键、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方家的医案,最早的方证对应医案是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就是90个医案,按照仲景条文来用方的医案,所以是方证对应最早的医案。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颖甫的医案,还有岭南四大金刚(易巨荪、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的医案。研究《伤寒论》有很多不同派别,比如气化、五运六气等等,到临床还是离不开方证的。例如陈伯坛,他讲气化、升降的,但又不同于陈修园、黄元御,但是用起经方来还是方证,包括曹颖甫也是,曹诊一人“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后此人买舟到广东找陈伯坛,也是用炙甘草汤。所以曹氏说:“此仲景不易之法”。
——黄仕沛
7月24日起我们将连载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
“判若两人”的疗效从哪里来
——肺癌术后喘满案
高某,女性,43岁。肺癌术后4个多月仍喘满气短,神疲无力,多处延医不效。经人介绍来院请黄师诊治不遇,请他医先诊,用化痰平喘之品3剂,无咎无誉,症状如前。2000年3月28日再来求治,因病号多,候诊大厅无坐处,患者诉说气喘无力,要求允她在诊室内稍坐候诊,黄师见其颇为痛苦之状,即先与她诊。刻诊:喘满有痰,面色苍白,乏力,指甲鼓起,隐见血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之、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处方:防己30克,桂枝15克,党参30克,石膏90克,葶苈子30克,枳实15克,蒌仁24克,五味子15克,红参15克(另炖兑入药中)。4剂,水煎服。
4月1日复诊,自诉服药后次日精神即转佳,气顺喘平,胸不觉满矣,以往步上六楼,边上边歇,现仅需歇息一次。续按上方6剂,红参隔日1次。
5月13日病者适携另两病友前来,见其行步爽利,气色如常人,月余之间,判若两人。
[按]
木防己汤为仲景之又一奇方,药仅四味,配伍奇特,石膏与参桂同用。本书手足十指(趾)端肿痛一案,已述及此方的用量及吴氏《吴鞠通医案》以之化裁治痹。察《温病条辨》有加减木防己汤,即本方去人参加杏仁、苡仁、滑石、白通草,治暑湿痹。虽曰活用了此方,但终非仲景原方用意。
木防己汤与泽泻汤、小半夏汤、小青龙汤等方皆为仲景为治疗支饮所立之方。“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支饮的症状与现代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即患者在原有的长期的咳嗽、咯痰基础上,逐渐出现的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表现,此时当以小青龙汤治之。而“其形如肿”、“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进一步发展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出现肺动脉高压、体循环淤血时的表现,临床常见“杵状指”患者,黄师便视如“面色黧黑”,此时就该选用木防己汤了。
此方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报道颇多。如王氏报告用此方加减治疗心功能不全23例,效果满意。其中肺源性心脏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总有效率为90%(陕西中医.1990,(9):400)。但何以此方药仅四味,处方结构殊奇,用量特别,却能收显效?众家注释无非曰:防己通水气之壅塞;虚则不能运邪故用人参;气化则水行故用桂枝;石膏泄胸中之虚热。黄师对如此解释终不满意。若非从临床疗效证之,任何注解均是强解。经方真难以理喻者也。
此例患者肺癌术后,症见气喘无力,指甲鼓起,隐见血筋,由于严重缺氧,已具“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的表现,故投本方而效。
“方证相对”如何“对”
——风湿性心脏病喘满自利口渴案
刘某,女性,56岁。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病史,近年曾有多次心功能不全发作,素服地高辛、美托洛尔、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2010年3月中旬再次出现气促,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小便减少。3月18日拟“心功能不全”入住我院,予抗心衰处理。3月21日黄师查房,见患者面色晦暗,动则气促,口干唇燥,胸闷,胁痛,间有背痛,腹胀满,双下肢浮肿,小便减少,大便溏泄8-10次/天。
师问众人:“此何方证也?”忆师常谈及木防己汤证,皆答曰:“木防己汤证”。师曰:“非也”。众茫然。《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发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类似现代医学的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此患者面色晦暗,气促,胸闷,双下肢肿,实木防己汤证。
然此证兼有口干唇燥,胁痛,腹满,大便溏,此寒热错杂之证,非木防己汤所能治,亦非真武汤所能治也。黄师曰:“此证诚非木防己汤一方可治,口干唇燥,胸满,胁痛,大便溏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众人恍然大悟,《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师常言,此汤证为胆热脾寒兼有血结,脾寒多于胆热。经方之道,须学而时习之。处方:柴胡24克,黄芩15克,桂枝30克,干姜15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30克,甘草15克,防己24克,石膏90克。
4剂后,胸闷、气促大减,已能平卧。双下肢无浮肿,间有胁痛及背痛,大便6次。继续服药,10剂后已无胸闷、胁痛等症,大便溏泄仍4次,单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加至20克,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黄仕沛教授第一次国内系统授课
黄仕沛教授本次受邀厦门开办4日的系统课程,主题为《黄仕沛经方临床应用体系课程》,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一次华丽的学术总结。耗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理讲稿,干货满满,让学员学完临床能够直接见效。
课程介绍
8月1日上午《读伤寒,用经方,密切联系临床,还仲景本原》
按:伤寒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仲景的原意是什么?黄老师这一课,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对照仲景原文,道出其中真谛!
8月1日下午《金匮要略•中风》诸方的临床应用
按:中风是个什么病?为什么后世把中风分成真中风、类中风?从后世著述中详于类中却略于真中,甚至把真中风视为可有可无。而仲景所记载的中风方治,逐渐已被世人遺忘,究竟仲景的方治中风还有临床意义吗?请听黄老师的:《金匮要略中风》诸方的临床应用。
8月2-3日两天《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
按:为什么称桂枝汤为“群方之冠”?为什么经方医生特别看重桂枝一药?为什么黄老师说学习经方,掌握了桂枝汤及其类方便掌握了经方的门径。黄仕沛老师将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引导大家窥测端倪。
8月4日《经方在皮肤科的应用》
按:前人谓:“六经可以钤百病”经方可治外感病、可治杂病,可以治皮肤病吗?可以!请听黄老师《经方辨治皮肤病》一课,会令你开阔眼界。
8月4日《半夏厚朴汤的应用》
按:“入门闻咳嗽,医生眉头皱”。咳嗽之难治由来尚矣!《半夏厚朴汤的应用》一课,会告知你解决门诊咳嗽的60%的实效方法!
8月4日下午小结及互动
报名详情
时间:
8月1日~8月4日(4天)
地点:
厦门颐璟花园酒店
学费:
新学员4900元
(发票需交3%税费)
报名咨询:
▼
▲
可进学习群
黄仕沛 | 中年后我转向学习经方
黄仕沛 | 对话狄特马谈经方
黄仕沛 | 经方群答疑解惑(二)
黄仕沛 | 方证辨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