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脾俞—胃俞
点击箭头处“”,哦!!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临床应用
脾俞—胃俞
【单穴功用】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脾气转输、输注之处所,又是治脾病之重要腧穴,故名脾俞。
本穴具有补脾阳、益营血,助运化、除水湿,敛脾精、止漏浊之功。用于治疗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水肿、便血、背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积聚痞块、小儿慢脾风。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胃气转输、输注的处所,又是治胃病的要穴,故名胃俞。
本穴具有调中和胃、化湿消滞、扶中补虚、消胀除满之功。用于治疗胃寒胃弱、胃脘疼痛、胸胁痛、反胃、呕吐、口吐清水、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虚劳咳嗽、小儿疳积等症。
【伍用功能】
脾俞补脾阳、益营血,助运化、利水湿,敛脾精、止漏浊;胃俞调中和胃,化湿消滞,扶中补虚,消胀除满。盖脾胃居于中焦,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胃主纳谷,脾主运化。
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二穴相合,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纳一运,一升一降,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升降协合,纳运如常,脾健胃和,饮食自倍矣。
【主治】
1.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诸症。
2.脾胃不健,气血不足,以致头晕、失眠、心悸等症。
3.消渴(类似糖尿病)诸症。
4.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
【操作法】
脾俞:俯伏或俯卧,于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处取穴。向下斜刺0.5寸,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
胃俞:俯伏或俯卧,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1.5寸处取穴。向下斜刺0.5寸,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
【经验】
脾俞—胃俞伍用,出自《针灸资生经》:“胃俞、脾俞,治腹痛不嗜食。”《针灸大成》:“食多身瘦,脾俞、胃俞。”盖二者为对善治各种慢性胃病。
根据临床体会,取上腹部、四肢的穴位不效时,易为脾、胃俞二穴,常收意外之效。属寒证者,宜加灸法,以温中散寒是也。
治慢性肝炎时,宜与肝俞、胆俞,或与支沟、阳陵泉伍用,其效尤著。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是也。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审:吕景山,主编:吕玉娥。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