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叶天士“辛开苦降法”

叶天士“辛开苦降法” |
辛开苦降,又名辛苦通降,是临床治疗的法则,历代医书中均有记载。

但直到清代叶天士才明确提出“辛苦通降,斯热气痞结可开”,把它作为一个治疗法则而提出,叶氏的辛苦通降法则的药物组成共计五味。

黄连、黄芩:性味苦寒,一治郁热在上,一疗胃中热结除内陷之热邪。

半夏、干姜:性味辛温辛热,一去胸中痞满,一疗痰水气滞,宣通内郁之痰浊。

枳实:逐痰水破结实,直捣胸中之滞,使里结客邪无所依附而自解。

用以治疗虚热痞结证,因痞症具有胃中不和发热之气逆呕吐、心下痞满不痛、口苦、肠鸣腹胀等寒热互结的现象。

所以,采用苦寒泄热的芩连与辛温散结的半夏、干姜配伍,解除胃中寒热结、降逆散痞呕,寒热并调,脾胃得和升降如常,痞证随之可解;

半夏辛苦温燥,是阳明经药,即能辛以散积又能祛痰燥湿散结,更能和胃,和胃就是降逆气。本身以辛开为主,又具有苦降的作用。

而这里之所以用干姜,是因为既有呕,又有肠鸣,还有腹痛、下利,而心下痞还要散,用干姜,干姜为守而不走之药,是脾经的药,因腹中寒,肠鸣下利,这样的情况用温脾的药;

芩连合而治疗里热,黄连的用量很小,用黄连是因为邪已入里了,必须与黄芩合用,所谓泄胸中之热。

可见,苦辛开降就是应用苦味的芩连与辛味的姜夏并伍,《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

所谓辛药则适其升,以散其闭,达邪于外,苦药则适其降,以平其亢,泄邪于里,因此苦辛合用,可以升清降浊,调理阴阳的作用。

《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血运行的流通,而且辛先入肺,肺主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凡肺气郁制气化不利,以致脏腑不和,必用辛药以通其痹畅其气,开其毛窍祛邪外出,所谓辛能疏通,宣导而行之,正合叶氏“辛通其痹”之旨。

苦先入心,心主血,统管一身之火,又主一身之气化,凡邪火有余,火性炎上,必用苦药以降其火,平其亢盛,泄邪于内,所谓叶氏“苦降其内”。由于“辛通其痹,苦降其逆。”则邪火无以逗留,气血运行自然通畅。

辛开苦降法的个人认识

(1) 叶氏所提“苦辛开降”实质是由张仲景五个泻心汤衍化而来的。

(2) 中医治疗原则,不外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苦辛开降能够升清降浊,调理阴阳,叶氏所谓“微辛以宣通”,应属于和法范畴,不可列为清法。

(3) 苦辛开降除上述作用外,尚有反佐从治作用,可以根据病情,苦寒的芩连和辛温的姜夏,适当调整用量,可以治疗格拒。

如用少量黄连,以制干姜燥热;用少量干姜,以防黄连过于清热而维护胃阳。

(4) 根据苦辛开降组成的原则,则不应局限苦寒的芩、连和辛温的姜、夏。举凡发散表邪的辛味药,和燥湿泄热的苦味药配伍,均应属于苦辛开降的范畴。例如桑菊饮中,桑叶、菊花辛凉透表和连翘苦泻并伍。

YIZHENYIYAO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