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渣娃,学霸父母太难了!我看见新闻里一只蓝猫安慰孩子的视频,再也绷不住了。这不就是我家娃的真实日子么!
01昨夜气得一夜没睡,早上给娃做好早饭,娃吃了,我倒是忘记吃了。我每次想到我和孩子爸顺风顺水的求学过程,再回头看看家里的娃,心里忍不住憋屈,这真的是我们家的娃么?
我和孩子爸都是市重点初中保送进重点高中,大学虽然不至于清华北大,但好歹都是前十排名的985,加上留学镀金,谦虚点说,应该能够上学霸行列。但是自从家里娃3岁起,我们就嗅到一股学渣气息。
3岁的时候我们教娃数数。照理说,数数很简单吧,1234照着数就行。但是呢,娃偏偏作妖,指着3支笔,愣是从1数到了10,还对着我们狂笑。
我忍了。
我告诉自己要做个耐心的温柔的娘,毕竟未来辅导之路来日方长。但是我草率了,娃偏偏不按套路出牌。
老母亲:“来,跟着数123,一共几支笔?”
娃笑得眼睛都没了:“123456789!13支笔!”
老母亲:???
老母亲深吸一口气,努力耐心:“来跟着数,123,一共三支笔。”
娃笑得满地爬:“123456!8支笔!”老母亲:“3支!”娃:“9支!”“3支!”“11支!”......
最后老母亲发飙,把不认真数数的娃好好按在桌上,严肃地再数一遍。“认真数!数好了给你吃糖,乱数吃竹笋烤肉!”娃:“100支!”老母亲卒。
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孩子年纪小,没开窍,等等长大了就会好。哪里知道,渣娃是年年更渣,脸皮倒是年年更厚。娃上一年级,家里奶奶爷爷齐上阵,把拼音数学汉子手把手教。家里娃哭爷爷叫,鸡飞又狗跳。
娃上二年级,磨磨又叽叽,光扭屁股玩着笔,打死不肯埋头写。学霸孩子早早睡觉,老母亲陪娃看夜景。
娃上三年级,家长会老师婉转点名,老母亲脸红又羞愧,这辈子还没被班主任批评,没想到竟然因为娃读书,被班主任点名。
批评这东西,不是不到,时候未到,这辈子总要挨上一次。老父亲和老母亲抱头流泪,无语泪千行。
“我们是不是医院抱错娃了?”“有可能吧。”
作为学霸的我们,完全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们会收获一个学渣!但是,事情在二宝这出现惊天反转。
02
二宝升小学,老母亲眉头细纹都褶出,心里觉得:完了完了!过去家长会只领一份批评,现在要批评*2?
但神奇的是,大号练废了,小号竟然如同开了光!
自从二宝入园,我和老父亲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家长会,二宝班主任全班表扬,更是让老父母亲当众分享带娃秘诀。
“小凯家长,你们是怎么把小凯培养的这么优秀的?能和家长们分享说说么。”
班主任笑得热情,我和老父亲一下子心里暖洋洋,像被阳光普照一般。飘了!
但二宝家长会刚开完,大宝家长会一闷棍把我们打回原形。
“奕浩家长,孩子基础有点薄弱啊。”“是是是。”
“奕浩家长,孩子回家你们也辅导辅导。你们家长啊不能总忙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这样不行啊。“是是是。”........
一晚上家长会结束,我和老父亲深度体验了什么是冰火两重天。在二宝家长会上,我们是优秀学生代表的父母,是全班模范家长。但在大宝家长会上,我们是学渣爸妈。
我们边做着学霸父母的经验分享,心里边无比愧疚!我们心里有愧啊。今天我和孩子爸深刻反省了自身,恳切地谈了心。“国家说要降低高中生比率了,也就是说,我们孩子要是成绩还是上不去,很可能去技校。”“嗯。”
“去技校,那环境你也知道的,上课睡觉都是轻的,课后玩得更嗨,逃课,网吧,早恋,打架。”“嗯。”
“我们读书都这么好,也不可能笨,怎么孩子一点不随我们?要是真落选高中,那就没了。高考还能复读,你听过谁中考复读的?”“嗯。”
我和老父亲无语哽咽,为娃将来深深发愁。别看我们国家不同于印度,但其实我们社会也有无形的阶层。阶层不同,地位财富工作家庭都不同。但这时代好就好在,阶层是可以一代一代跨越的,阶层不固定。但是这也让我们中产阶层产生更深的担忧。
寒门出贵子,寒门子弟一跃而起飞进高阶层。那同样的,中产孩子的阶层也不是固定的。中产阶级的孩子能更好,也能一沉到底。
我看着娃矮矮的个子,心里更担忧了。娃学习不好就算了,吃饭还吃的少,力气也没多少,将来就算捡垃圾也捡不过别人。这要是流浪也打不过别人。这可怎么办呀!娃看着我反而笑开了花。“妈,看我干啥。看我俊不。”老母亲又好气又好笑。俊个大头鬼!为娘替你操心都操心坏了。
老母亲只能转身默默擦眼泪,儿孙自有儿孙福,学霸父母要接受有个学渣孩子,这是多不容易的事。老母亲深夜失眠,查各种资料自我安慰。
03
根据达尔文的表哥高尔顿研究发现,和上一代相比,下一代的智商和成就都在均值回归。
高尔顿选择了更容易被测量的身高来验证他的假设。他研究了205个父母和他们的930个成年后子女的身高。结果发现,高的父母的子女身高仍然会高于平均,但是总体来说没有父母这么高了,而是会更趋向于平均值。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不是这样,高个和矮个在遗传中会越来越两极分化,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侏儒和巨人。
对此,高尔顿的解释是,孩子除了会遗传父母特征,还会遗传到其他的祖辈,遗传谱系越往上追溯,祖辈之间差异就越大,直到与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智商很高,孩子大概率会像正常智商状态偏移。个人成就也出现这个趋势,父母是高成就,孩子高成就概率是36%,孙子是9%。这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出一些,但也在回归常态数值。
这就像《道德经》讲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正常现象。看到这里,我心态平和了一些。看到第二条,老母亲心里更是得到安慰。
慕尼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相对于孩子的实际水平,如果父母的期望太高,会给孩子的成绩带来负面影响。对于中国初中数学成绩的研究也指出,父母期待过高会有损孩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导致成绩下降。
所以说,别怪孩子不聪明,要怪就怪学霸爸妈太优秀,进化论的神秘力量要把孩子拉回平均线。
学霸爸妈的孩子不出成绩也可能不是因为笨,而是爸妈的期望实在太高了。
在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之间纠结过的爸妈,很自然地会指望孩子也能考满分或者当年级第一。然而,虽然老话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不免为下”,但是事实上,目标太高,只会适得其反。
看到这里,老母亲释然了。
孩子和孩子先天就是有差别的。同一个父母生出的孩子,有的坐得住,有的坐不住但热爱运动,有的逻辑天赋都不行,但拥有高艺术想象力。皇帝龙生九子还有不同呢,我们怎能要求孩子个个都是学霸?
学霸父母要接受娃是学渣,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安慰自己,讲真,我们人生处处开挂,步步顺风才是变异呢!
放过孩子,更要紧的是,放过老母亲老父亲自己......
点击下面名片/二维码,关注儿科黄哥黄医生,每天从一篇有温度的文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