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赛龙舟,当然也别忘了给自己补充满满的阳气哦!
,
了解更多中医药文化
前些日子去逛超市,货架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甜的咸的肉的素的,大小也各不一样,有的甚至贴心的把粽子做成了一口一个的大小,五花八门的看着一个比一个好吃,我真想立马原地过端午节。 这不,一转眼明天就是端午节啦!
说到端午节,小伙伴们会想到什么呢?软糯喷香的粽子?还是家门口散发着清香的艾草菖蒲?亦或者是人声鼎沸的赛龙舟?要我说的话,过端午节这些都是不能少的,不过最重要的是给自己补充满满的阳气!
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小伙伴们都会做什么呢? 吃粽子肯定是不能少的吧,不少小伙伴都会提前在超市、市场买好粽子,有心的小伙伴,也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等到端午节这天吃,即使已经过了几千年,但是我们依然会因为吃粽子记得屈原他老人家。
挂艾叶也是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必备活动,青绿色散发着特殊香气的艾叶往家门口一挂,端午的感觉立马就出来了,而且这挂艾叶还有驱邪祛病的作用哦! 这几年,端午节赛龙舟这个活动也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了,全国各地都有盛大的赛龙舟活动,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为了热闹,赛龙舟还有祈求福佑和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 除了这几个我们比较常见的习俗以外,端午节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系五色线、放纸鸢、饮雄黄酒等等。
端午到来盛夏至,补阳正当时
端午节的到来,我们就正式跨入了农历五月,这也意味着盛夏它来了!如果说端午节之前是“入门版”夏天,那么端午节之后就正式升级为“强化版”夏天啦。
端午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慢慢的升到一年中的顶峰,当然啦,阳气也会随之达到鼎盛状态,因此古人也把农历五月叫做“补阳月”,此时不补阳更待何时!
看到这儿,小伙伴们可能会问了,什么是补阳呢?其实补阳就是“温补阳气”。夏天嘛天气热,很多小伙伴就喜欢喝冷饮吃西瓜,仔细观察您就会发现,这类小伙伴,往往容易阳气不足,秋冬季节不好过。 另外,还有这样一类小伙伴,因为自身或者工作的原因,压力比较大,经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这样也很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问题,比如说怕冷、四肢冰凉、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像溏泥一样稀等等。这就是身体在告诉您,需要好好补阳了!
如果小伙伴们能抓住端午这段阳气鼎盛的时间给自己补补阳气,那么就可以很好的调理阳气不足的问题,为健康的身体打好基础啦。
四招教您补足阳气
说了那么多,小伙伴们最关心的肯定还是如何补阳,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四个补阳的方法。
1、规律作息,睡出健康
规律作息是健康的基石,也是补阳的必备。中医子午流注中说过“子时,胆经当令,丑时,肝经当令”,从晚上11点开始,血液会开始濡养我们的脏腑,所以建议小伙伴们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这样才能养护五脏六腑,也能有助于养阳。
除此之外,午睡也是养阳的好方法。《黄帝内经》中讲过“阳气尽则卧”。一个早上的工作学习,让我们身体的阳气耗散了,中午小睡一会儿,就能很好补充阳气。这里要注意,午睡的时间不宜太久,15-30分钟就可以了哦!
2、适当运动,生发阳气
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动则生阳”,这也就是说运动是生发阳气的好方法。阳气不足的小伙伴,不妨多多运动,有时间去跑跑步、爬爬山,工作比较忙的话可以晚饭后去散散步,或者在家练练太极拳、瑜伽。
关于运动这件事情,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适当。一般来说,运动到微微出汗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运动到大汗淋漓,不然反而容易损伤阳气哦!
3、温补阳气食疗分享
下面我们再来分享几个温补阳气的食疗方法。
4、端午补阳的小妙招
①补阳小香囊端午节有佩戴香囊驱虫辟邪的习俗,我们也可以自制一个小香囊用来补补阳气,祛祛湿气。 材料:艾叶10g、菖蒲10g、藿香10g、丁香10g。
做法:将以上材料混合均匀,装入棉质纱布袋中,再放入香囊中封好即可。
作用:艾草性温,能理气血、逐寒湿;菖蒲入心,可以醒神益智、化湿开胃;藿香的香气浓郁,有快气、和中、辟秽、祛湿等作用;丁香能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很适合用来温补阳气。
②艾生姜花椒泡脚配方:艾叶30g、生姜20g、花椒20g、水适量。
使用方法:先将艾叶、生姜和花椒用纱布包裹好,然后根据自己所需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并放入药包煮20分钟。熬好的艾叶生姜花椒水,放到45℃左右就可以用来泡脚,每周泡1-2次。
作用:端午节这段时间的艾叶品质非常好,它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生姜有祛寒、温中等作用;花椒入心、脾经,可以温中散寒、除湿和杀虫止痒。用艾叶生姜花椒水泡脚能很好的祛寒气、除湿邪、温补阳气,同时还能改善手脚冰凉和脚气问题。 ③艾灸艾灸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养阳方法!小伙伴们有时间可以自己动手在家艾灸一下,有助于通经络、温补阳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帮您换发健康神采哦!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啦,小伙伴们过节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补补阳气哦!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安康,身体健康!
◎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并已授权,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是否适合使用请找大夫诊治开方。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