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感冒,我们该来碗什么汤
中医里,天人是合一的,很多时候我们生病,不仅仅看病症本身,还要结合天气。初秋的感冒就和深秋的感冒不一样,喝的汤也会不一样,生姜汤或者鸡汤就很不适合初秋的感冒,那是因为初秋的感冒不是寒,而是温燥啊。
六淫邪中,秋天的邪气为燥。但是由于刚刚经过夏天,气温还很高,所以此时的燥邪为温燥。温燥吸入口鼻,肺失清肃,津液受损后出现温燥感冒的症状。
那温燥感冒有什么症状呢?症见:头痛、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由于温燥的杀伤力不强,所以肺病轻浅,会出现微微头痛、发烧不严重,微恶风寒的轻症。同时因为是燥邪为患,肺先受之,燥性干涩,伤及津液,就会出现咳嗽无痰或者痰少而黏、口渴咽干的情况。
此时表现出的都是燥症,所以温热辛散的鸡汤和生姜汤都不适合服用了,用了以后不但不会有疗效,反而会加重燥热的症状。此时来碗清热润燥的桑杏汤,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水煎服,大火烧开,小火10分钟即可。(方剂来自《温病条辨》,请在当地中医指导下用药)
桑杏汤清宣润燥,润肺止咳。方中桑叶轻清宣散,疏散风热,宣肺清热;杏仁肃降肺气而止咳;淡豆豉辛凉透散,以助桑叶清宣发表;象贝清热化痰;沙参养阴生津;梨皮益阴降火,生津润肺;栀子皮入上焦清泻肺热。
清朝名医吴鞠通曾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思就是治疗胸膈以上的病,用药要轻,这样药性才能轻盈,才会往上走,否则药量太过,药性就往中下焦沉淀了。所以治疗肺部的病证,用药轻反而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到了深秋时节,天气开始变得比较寒冷,此时的感冒就是凉燥了。症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这会儿就要用到轻宣凉燥,理肺化痰的杏苏散了。
杏苏散:苏叶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3克,前胡9克,苦桔梗6克,枳壳6克,生姜3片,橘皮6克,大枣3枚(掰开),杏仁9克。水煎服。(方剂来自《温病条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方中苏叶发汗解表,宣畅肺气;杏仁肃降肺气,润燥止咳;前胡、桔梗、枳壳疏风解表,宣降肺气,止咳化痰;橘皮、半夏、茯苓健脾利湿,降气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生津补中。
如果没有条件熬药,可以按照组方,去买成分相近的中成药。桑杏汤中以桑叶、杏仁、沙参为主。杏苏散中以杏仁、苏叶、半夏、前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