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滚滚而来,该如何是好?学会这8招,助你摆脱“春困”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春天来了,为什么在这万物生发的时节,人们会感到更加困倦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了,这是自然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摆脱春困呢?且看下文分解: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大地春回,万象更新,春的气息钻破冬季的冰罩,就像刚剥开蛋壳的鸡蛋一样可人,这应该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生机盎然,景色可餐。阳春三月,初蕊新芽,积雪初融,春意盎然。可为何这个时段仍有不少人发出"最近好困"的感叹呢?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生发时节的春季,人们会感到更加困倦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了,这是自然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但造成春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天运地气与物候气象未能同步,人体与自然未能同步。
照理说,立春就标志着春季来临,其实天气并没有跟着节气的脚步走,立春时节却仍处于寒冷的九天(六九),在万物蛰藏的冬日天气里,萌芽着春天的气息,人体的阳气也跟不上,所以,这个季节人们就会表现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困倦。其次,重大节日的生物钟和行为失衡。立春时节正处于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前后,人们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体内的气机受到一定程度的颠倒,这样给春困带来了可乘之机。
那么,春季该如何养生,该如何摆脱春困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
一、勤洗浴,振奋阳气
初春之时,寒气未解,春意尚浅,仍需要固护阳气。而洗浴可以振奋阳气,可使皮肤的呼吸功能得到一次畅快淋漓。但,如何洗,却又是一门学问。由于初春时节,天气依然寒意较重,不会有人天天洗头、洗澡。如果头发不长且不是油性头发的,可每周3~4次。而洗澡可每周1~2次。但浴足是必须每天一次的。浴足的时候可适当做一些足部按摩,可按揉太冲穴至行间穴,按揉太溪、涌泉等穴位,可缓解疲劳,也可助人体气机与暮冬初春的时令同步,为解决春困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多运动,劳逸结合
冬末春初,气候仍不适合室外运动,这就限制着人们每日的运动量。但,这个运动也是可以无处不在的。暮冬初春,树木经过长期的潜藏,那股蓄势待发的冲劲儿即将萌芽,此时的人们可以在适当时机在户外散散步,踏踏青。尤其是冬日阳光的郊外,在春日黄昏的树林,携几个朋友一起散散步、聊聊天,那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在饭后,不妨去享受一番林荫的沐浴。
这段时期的运动,只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妨多一些室外运动,倘若不能室外运动,可在室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实在没事可干,收拾收拾房间、做做家务也是挺好的。毕竟,劳动最光荣,且不至于过于劳累,一如华佗所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三:调心态,心平气和
《黄帝内经》强调春季的情志应该是"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伐"。意思是说,多生机,多给予,多奉献,多奖赏,就像播种一样,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智慧,播种一种智慧,收获一种人生。只有付出,才能在丰收的时候获得可喜的收获。从这里不难看出,不要冲动,不要动怒。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引申到养生防病领域来,就是要有心平气和的面对,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并做好防护和自救。
四、饮绿茶,暗香浮动
饮茶是一种享受,饮茶是一种文化,而茶文化在我国灿烂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唐代茶仙陆羽在《茶经》中说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医认为茶叶,味苦、甘,性寒,归五脏之经,且能够提神醒脑。泡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在闲暇时抿上一口,那股幽香定是沁人心脾,而且又能使精神为之振奋。
但饮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每次泡茶不宜太浓,且茶过三巡不宜再饮,另外,隔夜茶不要喝,对脾胃的损害较大(即"残茶损脾")。
五、精饮食,谨和五味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天都需要食用五谷杂粮。过完春节,有时候都会感叹,自己什么时候竟然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吃货。可见,冬末春初,在经过春节的暴饮暴食、多饮多食、饮食失节的洗礼后,应该立马"改邪归正",调整饮食规律。在蔬菜方面,多食用一些绿色蔬菜,在水果方面,多食用一些香蕉。在粥与汤方面,推荐鸭梨汤(用煮鸭的汤与雪梨一起煮,待雪梨熟后,即可食梨喝汤,同时寓意吃掉"压力")与莲子绿豆粥(取莲子与绿豆适量,糙米少许,熬粥食用)。
六、敲经络,与时同步
冬末为肝经(腊月建丑,丑与肝经相应)主令,初春为肺经(正月建寅,寅与肺经相应)主令,二月为大肠经主令(二月建卯,卯与大肠经相应)。冬末春初,可适当敲打肝、胆、肺、大肠四条经的经络循行部位,也可适当点按肝、胆、肺、大肠四经的穴位。
在犯困时,还可按摩太阳穴、头维穴,也可用手轻轻拍拍后脑勺至头顶,可以提神醒脑,缓解困倦。
七、节嗜欲,恰到好处
所谓嗜欲,泛指一切不良的嗜好和欲望。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大致是物欲、食欲、情欲、性欲、权欲、势欲等,对此,明代医学家江绮石曾有高论,如云"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值得我们仔细思量。对于嗜欲,我一直认为是:恰到好处就会天天快乐,不得要领就会处处碰壁。我们应该时刻给自己脑后痛下一针:不要让欲望膨胀。
八、慎起居,夜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是告诉我们: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懂得养生的人都会晚睡早起(晚上大约亥时睡觉,早上尽量卯时起床,中午尽量午睡一刻钟至半小时),多到室外散步(天气不好时可在室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散步时解开头发(散步前可以洗一下头发,用电吹风的暖风吹干),伸展伸展腰肢(转动腰肢,按摩腹部),注意气温的调节(早晚天凉,衣服增减要合时宜),这样就会使身心宣发舒畅开来,达到一个相对平和的境界。
「结语」
在此暮冬初春之时,冬季蛰藏仍在,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春天生长、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所以,此时的养生规律就是: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
总之,春季养生奥妙万千,《黄帝内经》自有真言,以上的方法对于解决春困是绰绰有余了,但对于整个春季的养生,尚需随机应变。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