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寒痛、鼻渊、咳嗽,一个让医生爱恨交加的千古良药,大有奇功
转自公众号:金兰医学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1MTgwOQ==&mid=2247484844&idx=1&sn=4c4a5def29a7e18f3aa532c62e973c18
中医发展的几千年时光,四大经典一直是中医的指南针。不过在四大经典里,唯有《神农本草经》是专门讲述中药的,堪称中医最早的“药典”。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有很多的植物看似平平无奇,但功效却很大,比如细辛就是其中的一员。说起细辛这味中药,很多医家对它是爱恨交加,诸多的中医名案里面,许多重剂细辛“治大病、疗顽疾”的例子。但是又因为细辛具有一定的“毒性”,常常也会因为无法控制用量而导致病情加重,让很多医生不敢重用而咬牙切齿,恨恨不已。细辛的药性辛温,有小毒,归入体内的肺、肾、心经,这也就决定了细辛的功效。主要是针对这三个脏腑的病变,有着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作用。那么,细辛这味中药,在临床中究竟对哪些常见病有着良好的作用呢?这4类常见病症,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1.风寒感冒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善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尤其是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用它可以很好的缓解和治疗。许多的解表散寒的方剂里面都用到了细辛,例如九味羌活汤,将细辛和羌活、防风、白芷等具有祛风止痛作用的中药一同使用,治疗头身疼痛较重的患者。细辛既可以入肺经驱散在表的寒气,又可以入肾经清除内在的里寒,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收录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就用到了细辛。将细辛和麻黄、附子等中药一起配伍,治疗阳虚外感证,缓解患者恶寒发热、不出汗的症状。2.寒痛、痹痛辛香的药性容易四处走窜,宣泄通郁,向上达到巅顶,通利九窍,所以细辛的祛风散寒、止痛缓急的功效很强。尤其是风寒所致的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疾病,都可以用细辛来治疗。
关于用细辛来治疗和缓解寒痛证的药方有很多,比如独活细辛汤,就是将细辛和独活、川芎等中药配伍,治疗少阴经头痛;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收录的川芎茶调散,用来缓解因为外感风寒引起的偏正头痛。除此之外,细辛既可以散少阴肾经的里寒,起着通阳散结的作用,又可以祛除筋骨之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比较经典的药方就要数《千金方》里的独活寄生汤了,配伍独活、防风等中药,来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冷痛等病症。3.鼻渊所谓的鼻渊就是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细辛是治疗此症的良药,常用来治疗和缓解各类鼻科疾病,比如鼻塞、流涕,甚至因为鼻塞引起的头痛患者,都可以用它。细辛可以散风邪、化湿浊,最好是和白芷、苍耳子等散寒通窍的中药配伍。
4.肺寒咳嗽细辛归入肺经,辛散温通,既可以发散风寒,又可以温肺化饮,常用来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就是将细辛和麻黄、桂枝、干姜等中药同用,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咳喘痰多等症状。细辛的作用虽然广泛,但是在使用上需要酌量加减。《本草别说》里面也提到,细辛如果单独使用,不可以过半钱,也就是2.5g,过多会导致气闷不通,甚至严重者危及生命。当然,临床高手在使用细辛的时候,往往可以大剂量使用,不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医技不精湛,用量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