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改善孩子“进食状态”—婴儿篇
● “进食状态”是什么?
它包括了孩子在进食时对食物的兴趣水平,专注力水平,以及内在的精神意识和情绪状态。
对于不到1周岁的小婴儿,食物来源主要是奶和辅食,在进食方式上也是以非自主进食为主,他们往往是在妈妈的怀里或餐椅里完成进餐。
“好了,我们要吃饭饭啦”
A宝 哭闹,挣扎,推开奶瓶和勺子,吵着要离开这个讨厌的餐椅
B宝 兴奋激动,对周围大人的逗引和玩具的兴趣远远大于食物
C宝 睁大眼睛,期待食物,张大嘴巴开心地吃
如果选择便能成真,爸爸妈妈们应该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宝宝变成C宝吧。
的确,C宝正处于我们所说的理想的:
“进食状态”——“有准备,平静,而且清醒”
有准备,意味着ta知道并且期待即将发生的进餐,愿意把进食当做此刻首要并唯一的一个活动。
平静,意味着不紧张,也不过分兴奋,孩子能够安静地待在妈妈的怀里或者餐椅中,直到进食结束。
清醒,意味着足够警觉,能够有精力完成吮吸吞咽并且品尝味道,而不至于还没吃饱就已经感到疲惫,开始昏昏欲睡。
那么家长们能够做些什么帮助孩子更好的进入“进食状态”呢?
● 规律的进食时间
每一天在差不多的时间进餐,有助于培养孩子内在生物钟,帮助身体更好地做好进食的准备。
● 一个相对固定的喂食地点
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孩子,这个地点可以就是ta的宝宝餐椅,当被放到这个餐椅中时,意味着到了吃饭的时候。对于还未开始添加辅食的孩子,喂奶的地点可以是在卧室角落舒服的沙发上,当被妈妈抱到这个地方时,意味着吃奶时间到了。固定的地点有助于孩子进入期待进餐的状态。
●调整周围的环境刺激
对于比较容易兴奋,进食时经常被周围的人声、影像吸引注意而忘记吃东西,甚至失去食欲的孩子,选择一个安静,光线适宜,目光所及之处没有引起兴奋的人或物的地方更加合适。
●良好的进餐前状态
对于不到1岁的孩子,一天24小时的事情可以分为三部分“吃、睡、玩”。“吃”很重要,但“睡”和“玩”对于“进食状态”的改善也至关重要。良好有规律的睡眠保证孩子在清醒时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平静愉悦的心情。愉快、充分的玩耍可以满足孩子与人互动的社交需求,帮助ta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保持心情愉悦,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下一次的进食和睡眠。吃睡玩三个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称作“三循环”,简单来讲,就是吃得好才能玩得好,玩得好才能睡得好,睡得好才能吃得好和玩得好。而一个稳定、高质量的三循环又能够进一步促进下一个三循环的顺利进行。
●根据孩子的不同状态特点,恰当的调整活动安排
尽管三循环的顺序,即“吃—玩—睡”很重要,但是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家长们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入进食状态。
如果作为家长的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醒来往往还处于不太清醒的状态,可以考虑先做一些温和的亲子互动,帮助孩子更好的从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然后再准备喂食。而对于另一部分孩子,他们醒来后显然对婴儿床上方挂着的玩具兴趣更大,那么先让ta玩一会儿,等兴奋劲儿过去后再准备喂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此在基本三循环的基础上,家长们也要结合孩子的每个阶段的状态特点,适当调整,从而帮助孩子进入“最佳”的进食状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心理科
文字:徐雯
审校:朱大倩
美化:吴芷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