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寒潮结束、炎夏将至,谷雨时节做好“3宜2忌”,让身体健康一整年

寒潮结束、炎夏将至,谷雨时节做好“3宜2忌”,让身体健康一整年
转自公众号:金兰医学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1MTgwOQ==&mid=2247486911&idx=1&sn=a390fa0b76dbeb48638eac6f1c593567
在整个春天,其实一直都伴随着寒潮的袭击,而真正意义上全面摆脱寒潮的却是在谷雨时节。所谓谷雨,其实源自“雨生百谷”,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在气象学上,素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意思是说,寒温交错的春天将会一去不复返了。谷雨节气作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春季将要离开,属于春季的姹紫嫣红开始慢慢的褪去。
迎接我们的就是渐渐浓密的绿叶,谷雨的到来,标志着春季的即将落下帷幕,与此同时,炎炎夏日就要到来。谷雨时节,寒潮结束、气温回升、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在这个春夏季节交替之间、在寒温气候交替之间,同样也是诸多病邪高发的时节。因此,谷雨时节的健康养护,依旧不能被忽视,若能做好“3宜2忌”,对于谷雨节气的健康养生大有裨益。一、做好3宜1.宜化湿浊谷雨这个时节,正是季节更迭之际,气温的上升会明显的加快,同时雨水也会增加,空气里面的湿度也会加大,而且风是春季的主气。就在这风邪、湿邪交错入侵的时候,对于疾病的防范更是重要。不少人会在这一期间,感觉明显困乏,同时会有头晕头重等症状的出现,或者是表现出胃口不佳、大便溏泄等情况,其实这些多半是跟身体里面的湿气有关。那么这个湿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是外在的湿邪所引起,比如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是在涉水淋雨之后;
另一方面,就跟脾胃的功能减退脱离不了干系。在中医学里面,认为脾主运化,当脾胃虚弱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引起水湿泛滥,也就容易导致湿邪内生。湿邪属于阴邪,具有阴寒沉降的特点,对于湿浊病症的改善,可以温阳助阳,让身体里面的阳气充足,去温暖脏腑、肢体。同时也可以扶正祛邪,直接将身体里面的湿气化解,健利脾胃。从源头上杜绝湿气化生,对于这样的病症,中医自有妙招,可以通过艾灸一些穴位来改善。
气海穴具有温阳、强壮的作用,同时对脾胃的养护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健脾祛湿;还有隐白穴,这个穴位是脾经井穴,而脾胃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通过恢复脾胃的功能,让身体里面的水湿化解。2.宜健脾胃在谷雨时节的饮食搭配也很重要,湿气的根源在在于脾,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整,可以对脾胃进行调养,这样可以增强祛湿的效果。其实在生活中,具有健利脾胃之效的药食同源之品有很多,比如山药、芡实、赤小豆、白扁豆等,经常被医家使用。这其中的山药更是健脾养脾的佳品,备受医家推崇。山药甘平,归入脾经、肺经、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属于平补三焦的良药。常用于脏腑虚证的治疗和改善,对于脾虚病症的治疗,常常会与健脾养胃的中药同用。不过这些药食同源之品的作用虽好,但在平时,生冷、辛辣等食物,也要尽量避免,否则会很容易损伤脾胃,加重身体里面的湿气。3.宜防风湿我们都知道湿气有内外之分,既然内在的湿气,需要健脾养胃来改善。那么对于外在的湿邪,则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方面多加注意,比如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同时还要避免淋雨,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待得太久等。二、做好2忌谷雨节气,其实也是一个换季的时节,寒潮将会彻底结束,但随之而来的热和湿,又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因此,化湿浊、健脾胃、防风湿这3点将会有助于谷雨时节的健康养生。除此之外,谷雨时节的“2忌”,同样需要牢记。1.忌情绪暴躁在《黄帝内经》里面提到,春季的养生,尤其要学会控制情绪。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依然要克制情绪,避免情绪的暴躁。因为春季阳气升发,会很容易调动身体里面的阳气,再加上这个季节多风,自身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焦虑、烦躁反过来也会加重肝气的郁结,对健康不利。2.忌过度贪凉谷雨时节的气温迅速回升,甚至有夏天的感觉,因此,忌过度贪凉很重要。随着气温的飙升,有一些人早早的换上了清凉的服饰,爱喝冷饮,但是谷雨前后,由于雨水增多,依然会出现天气忽冷忽热的情况。
适当的保暖,避免寒邪客居,同样也很关键,“春捂”的最后一班岗,还是得站好。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