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心悸心慌、惊惕不安,该如何保护心脏?中医提醒:做好这4点很重要

心悸心慌、惊惕不安,该如何保护心脏?中医提醒:做好这4点很重要
转自公众号:金兰医学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I1MTgwOQ==&mid=2247485924&idx=1&sn=f8eb76506bdb2af8ac6a41563c0a2660
心脏是全身生命活动的主宰,心的阴阳气血是心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所以心脏会很容易受到全身气血阴阳的影响,诱发一系列的病症。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感觉到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一般呈现出发作性。其实这一类的病症,按照中医的说法,被称为心悸病症。心悸病症常常因为情绪的波动,或者是由于过度的劳累所引起,而且还会经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轻重,也被区分为“惊悸”和“怔忡”,可呈现持续性的特点。
虽然在《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准确的提出“心悸”的病名,但是根据其他的文字记载,一些医家早就对心悸病证有了认识。认为心悸大多跟心脉不通有很大的关联。但是随着医家对这种病症的了解,发现心悸多由体质虚弱、饮食劳倦、情志所伤以及感受外邪等因素引起。这些病因导致体内的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去了濡养,扰乱心神,最终致使心生不安,不能自主。
心悸这种病症虽然只是心律的不正常,还伴有心慌感,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健康的危害也是挺大的。那么,对于心悸这样的病症,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中医给出的这四种方案,对调养心悸颇有好处,一起来了解一下。1.调节情志心悸常常会因为受到情志内伤、恐惧等因素而诱发。因此患者应该经常保持心情的愉悦,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情志的损害,减少发病的概率。尤其是心虚胆怯、心火内动以及痰火扰心等引发的心悸,更需要避免惊恐或者忧思恼怒等不良情志的刺激。2.饮食有节我们人体需要饮食的摄入,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为了避免诱发心悸病症,最好是进食一些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平常的时候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能过度饥饿,需要戒烟酒,少喝浓茶,然后吃一些低脂低盐的食物。
根据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心悸病症,在饮食上也需要区别对待。心阳气虚的患者最好不要过量食用生冷的食物,心气阴虚的患者,要少吃辛辣食物。尤其是本来就有痰湿的患者,更应该要少量食用肥腻的食物。3.规律生活外界的寒暑变化,会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的症状。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适量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症状比较轻的人,在不觉得疲劳,不加重症状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进行体力活动,同时要避免剧烈的活动以及过强的体力劳动。如果是心悸比较重的患者,平素就有气短、心悸等症状,应该要多加卧床休息,待到症状缓解的时候,逐渐的增加活动量。4.长期治疗心悸病症的病势缠绵,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根治”的,所以要坚持长期治疗。尤其是在药效具有显著效果之后,更需要巩固治疗,可以酌量的服用人参等补气中药。
改善心气虚的病症,同时增强抗病的能力,当然具体还得辨证施治,根据证型合理用药。
除此之外,对引起心悸的原发病,也要积极的治疗,比如胸痹、痰饮等病证,这些病症都可以诱发心悸的发作,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及早发现心悸病证的先兆症状,配合科学的检查,积极准备并做好急救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