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候用于危重急症的回阳救急汤,现今又有怎样的用途呢?在对于许多危急重症的处理和治疗上,目前我们的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和飞速的发展,而同时很多人也会认为传统中医与急救是毫不相关的,觉得中医就是用来调理身子和解决慢性的疾病。那么中医到底能不能用于急救呢?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没有现在发达的医学技术,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急重症。在当时对急症的治疗中,中医自然是唯一选择。而许多好用的方子和治疗方法,到了今天仍然是能够用于临床的。如针灸治疗眩晕、参附汤用于治疗昏迷,这些都是传统中医所传承下来的优秀经验。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方子,也是一个可以用于急救状况的方,名为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汤出自于伤寒名家陶华的著作《伤寒六书》,可见这个方子的适用症也和伤寒有很大的关系。的确,根据原文记载,“治寒邪直中阴经真寒证,初病起无身热,无头痛,只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腰疼,吐泻不渴,引衣自盖,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至无脉,或脉来沉迟而无力者”。根据仲景六经辨证之说,外来邪气通常先犯于太阳,若是未及时解表散寒或是病重药轻,邪气就会顺势内传,经过阳明、少阳才是三阴层次。但若寒邪太盛,就有可能重伤阳气,直入三阴,从而出现恶寒、四肢厥冷、吐泻不止等危急之症状,这便称之为寒邪直中三阴。这时就需要尽快回阳救逆,使用回阳救急汤。
方中共有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五味子、甘草和麝香。方中附子、干姜、肉桂皆可助阳散寒、回阳救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则为六君子汤,补脾固中,且人参大补元气,助附子益气固脱。少量麝香可散寒活血开窍,以助方中药物之力通行全身。五味子则收敛气阴,防止其过度耗散。全方以助阳与益气相配,共奏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之功。由于其病因病机的特殊性,现在在急诊中很少会用到回阳救急汤这样的方子,但并不代表着它已经毫无用处。对于某些寒邪内盛所导致的疾病,回阳救急汤仍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功效,为我们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