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医话】白虎加人参汤辨证治疗手指拘挛验案分析
关节拘挛疼痛是诸多骨性关节病变的主要症状,临床中关节拘挛疼痛多以寒证多见,此外,还可见热证及夹瘀、夹虚等兼证。辨治时需辨别关节疼痛的病因、病性,审明证候之间的夹杂和变化。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为治阳明热盛气阴两伤证的主方,为临床常用方剂,一方面可清解气分热证,又可以养阴益气生津,适用于长期阳明气分热证不解,耗气伤津,虚实夹杂之证。笔者通过临证实践,运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手指拘挛,疗效肯定,兹举验案1则, 以资佐证。一关节拘挛疼痛病因与治则
手指拘挛为外科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可作为中风、偏瘫等多种疾病后遗症,亦可单独出现或兼杂其他症状同时出现,表现为手指屈曲、强握,不能伸展,被动活动困难,强握日久则出现手部肌肉失用性萎缩或手掌糜烂,严重阻碍了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中医认为手指拘挛属于“经筋病”范畴,筋骨关节的生理特点为动以阳气周流为温通,静以阴血津液为濡润,筋脉得阳气温煦以屈伸自如,得津血滋润以柔和滑利。筋脉病变原因诸多,多以阴寒之邪为主,同时可夹杂诸多兼症,寒邪凝滞经脉,闭阻气机,不通则痛,症状表现以疼痛为主,寒凝不通,不通即郁,郁滞日久,寒可化热,可演变为阴寒夹热;寒邪阻遏阳气,阳不化津,聚为痰饮,症状多以酸痛重浊为主。同时应注意,阳热亢盛亦可导致筋脉受损,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阳热亢盛,消灼津液,筋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总的病机为邪盛久稽,气血痹阻,经络不通。现临床中和大量文献报道以针刺治疗为主[2-6],辨治热灼筋脉导致的关节拘挛疼痛,治以清热为主;又因热邪消灼津液,治以清热兼养津;疾病迁延日久多耗伤人体正气,治以清热兼以扶正益气;热邪易炼液成痰,治以清热兼以化痰。总之,治病务必审明病变证机之不同,辨清病变证机之间的夹杂性,治疗中在主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特点和夹杂兼症及时调整组方用药及用药剂量。二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
白虎加人参汤首见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证为汗不得法,误汗至津液被耗伤,津伤助热,以致邪热转属阳明,阳明热盛,气津两伤。方中石膏味辛性寒,功善清解,可除阳明气分之热,《本草经疏》称之为:“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知母苦寒质润,主消渴热中[7],既可清阳明热盛,又能养阴润燥以救亡失之津液;炙甘草、粳米皆甘平,相兼使用可健脾益胃,调中化源,且防大寒伤中之弊;妙加人参养阴生津,补中益气以利阴津滋生有源。诸药相合,热清津复,则诸症自愈。柯韵伯曰:“燥渴欲饮是热以入胃,尚未燥硬,用白虎加人参汤,泻胃火而扶元气,全部涉汗、吐、下三法矣”[8](《伤寒来苏集》)。可见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是虚证,凡实证皆不适应。三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手指拘挛病案
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于2015年7月20日初诊。主诉:两手指关节肿大疼痛,手指麻木,十指屈伸不利,上肢无力,两手握拳有肿胀感,握物上举困难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1个月来尤甚。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平素应酬饮酒较多,多年前出现两手手指关节肿大疼痛,屈伸不利,初发时并未引起患者重视,现症状逐渐加重,难以忍受才予以认真查治,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先后应用多种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强的松、扶他林等结合中药治疗,其效不显,就诊时兼有身热口渴,易出汗的症状,且服前医中药无效(具体用药不详),患者尝试口述前医处方,大多为三七、地龙、桂枝等通经活血之药。初次就诊时正值夏季,症状趋重,手指等小关节不能屈伸,疼痛,双侧手指间关节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关节肿胀,略有压痛,有关检查显示:类风湿因子(RF)阳性,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否认“肝炎”“结核”病史。诊其脉两手脉浮洪数有力,但按至中位便散而无力,沉位稍用力脉即无,两手尺脉拘急而涩,舌质红,黄苔少津。中医诊断为筋痹病,热盛气阴两伤证,立法清热生津,缓急止痛。以白虎加人参汤原方:石膏15 g(纱布包煎),知母12 g,生晒参10 g,炙甘草6 g,粳米一小把(自备),共6剂,水煎服,1剂/d,并嘱咐其用药期间忌饮酒、油腻食物。
2诊:2015年7月27日,症状明显减轻,服药2剂后便自觉手指可轻松伸握,6剂服完疼痛减半,出汗口渴等症状也不甚突出,诊其脉仍稍洪数,沉取有力,仍处原方继服4剂。
3诊:2015年8月3日,手指仅轻度僵硬,两寸上逆之象已不明显,处方:麦冬20 g,沙参20 g,党参15 g,石斛10 g,玉竹10 g,甘草3g、粳米一小把,以甘药泻心脉缓筋急,养阴生津。诸症均大消,症状缓解明显,关节拘痛症状大为好转,至今未复发。四体 会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所论筋骨关节疾病多指湿病、历节病、虚劳病、肾着病、趺蹶病、手指臂肿病等,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相似。对于邪热久稽不去者则以白虎汤加味治疗。“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治疗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止呕,加桂枝以解表邪。唐宗海云:“身无寒但热,为白虎汤之主证。加桂枝者,以有骨烦痛证,则有伏寒在于筋节,故用桂枝逐之也。”内热欲外出但有寒邪外束,所以汗出不畅,骨节酸痛。此方虽为温疟而设,还可用于由湿热合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所导致的关节疼痛,为应用白虎汤加减于临床中治疗以关节拘挛疼痛为主的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路。
本证何以白虎汤加人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记载:“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大,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痉挛。”此为原文中对病案分析的问答,此处之拘急,即为两筋拘挛,屈伸不利。条文中因脉可知病人因虚而生微热,证象阳旦(桂枝汤证),脚挛急正是因为误用桂枝、附子等辛温耗散之品耗伤营阴,使四肢失于濡润故出现咽干两足拘挛的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肝在体为筋,脉体宽泛沉取无力为胃气匮乏之象,此时最宜用清热益气生津之人参。钱天来曰:“因大汗出后,遂至胃中津液耗竭,阳邪乘虚入里,至大烦渴而不解。……今大烦渴而脉见洪大,则邪不在太阳,而已传入阳明矣,即阳明篇所谓阳明脉大是也,故以白虎汤解胃中之烦热,加人参以补其大汗之虚,救其津液之枯竭也”[9]。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可补五脏,甘可柔肝缓急止痛,又可益气生津清热,既能补气,滋养阴津,又能扶助正气,与白虎汤合用,清热之力不减,益气生津之效亦彰。辨治热性筋脉关节疾病既要选用清热药又要配伍养阴扶正之药,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更好地既清除热邪,又能濡养筋脉以顺应其条达柔润生理特性。
笔者在临床中用经方原方的频率大,特别在夏季,凡是暑热阳热亢盛,表里俱热者多应用白虎汤,若脉象洪而滑数(钩),沉取无力者便多加人参即白虎加人参汤,服药后脉多数会缓和而且沉取应指有力。凡用白虎类大寒方剂,必视其热势的高低和脉象的虚实,凡三部脉沉取无力者,虽病位仍在阳明,但已有伤津耗气之势,气阴不足更以使病邪深入,阳邪更加肆虐无度,需迅速急补,此时应用人参使气生津还,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辨证论治为中医诊病之核心,辨识筋脉关节疼痛病变,既有热证又有寒证,更有夹瘀、夹痰、夹虚等,临证只有合理地处方组药,才能达到既可辨治单一的热证,又可辨治单一的寒证,更可辨治相互夹杂之病变。
参考文献
[1] 王文礼,邹俊杰.针刺腕骨穴对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4):30-31.
[2] 赵明华,钱虹,庄礼兴.火针八邪、上八邪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2):175-178.
[3] 刘维红,杜元灏.针刺手三阳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3):15-16.
[4] 茅敏,牟欣,陈新.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4):8,49.
[5] 吴喜庆,张玉兰,张伟,等.交叉透刺针法治疗中风手指拘挛3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85-486.
[6] 邢晓东.合谷透后溪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7] 顾观光,杨鹏举.神农本草经校注[M].3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8]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9] 钱天来.伤寒溯源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6-07-11 编辑:蒋凯彪)
下载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
安卓下载通道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IOS下载通道
☟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董广通,祁鑫,李铮,等.《白虎加人参汤辨证治疗手指拘挛验案分析[J].,2017,23(6):104-105
作者:董广通,祁鑫,李铮,周舟,伍晓慧,侯炜
改编自:白虎加人参汤辨证治疗手指拘挛验案分析
文字编辑:蒋凯彪
A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主办。
2005年初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正式进入“国家队”。2007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次授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至今已连续12年进入国家核心期刊序列。行业影响力在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
本刊与“中国知网”签订了网上独家出版合同,本刊发行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构订阅用户共计33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