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李时珍脉诊秘诀:七种独特的诊脉方法,许多人把它弄错了

李时珍脉诊秘诀:七种独特的诊脉方法,许多人把它弄错了对于中医而言,脉诊是中医诊断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虽然在古代没有B超、CT等现代化检测手段时,中医所依靠的诊断手段,无外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当然,在古代的西医,诊断手段其实跟中医差不多,所谓“视触扣听”是也。但是,从本质上,中医诊断方法与西医诊断方法虽然方法不一样,但却殊途同归,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弄清楚疾病的真相。对于中医诊脉来说,其实是一门很寻常的技能,但是却在中医传承的几千年来,把脉诊过度玄幻化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过度渲染,导致中医诊脉的传承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流传,尤其是很多秘传的诊脉方法,有不少都已经失传了,但从古今脉学专著来看,脉诊中的确还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去挖掘。在中医脉学最为通俗易懂的脉学专著——《濒湖脉学》里,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四言脉诀”,没想到其中却隐藏着很多脉学的不传之秘。比如说“脉有七诊”,就是一个不可不知,但却真正懂得的并不多的冷知识。这个主要是因为古代脉学传承的时候大多都是背诵口诀,至于口诀隐藏的内涵,全靠个人悟性了,悟性高的热门,就能醍醐灌顶,直窥渊海,而悟性不高的,却会一知半解、以讹传讹。那么,这个脉有七诊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据《濒湖脉学》记载,“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从这16个字中不难看出,所谓七诊,就是浮诊、中诊、沉诊、上诊、下诊、左诊、右诊,一共七种。那么,这七种诊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大致归类一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浮中沉浮中沉主要是从按脉的布指轻重来看的,这也与脉象与体表的深浅有关。一般来说,手指轻按的时候,就是浮诊,这个时候主要诊察的是体表以及阳证。稍微用力按住的位置,是中诊,这个时候主要候查的是半表半里以及阴阳、寒热、虚实夹杂之证。手指很用力按住的脉位,就是沉诊,这个时候主要候查的是里层以及阴证。2.上下上诊和下诊主要是脉搏的位置越过寸部和越过尺部的一种诊断方法。对于这一点,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和“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但是在运用上诊和下诊的时候,其实正确的手法是将三指向上或向下平移,向上移动一指,可以诊察胸膈、咽喉中的问题;向下移动一指,主要是诊察少腹、腰部、腹股沟、膝盖、小腿、脚踝等方面的问题。3.左右左诊和右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左脉候左,右脉候右”,意思是左手脉诊断左半边身子的问题,右手脉诊断右半边身体的问题。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寸关尺每一个脉位的左右两部,这个对于诊断奇经八脉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奇经八脉中有几个就是斜着的,能够分出单一脉位的左右,对准确判断奇经八脉有帮助。这样回顾一下七诊,是不是觉得脉诊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奥秘万千。真有一种“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感。由此,不难看出,脉诊的学习和传承还真不简单,也怪不得隋唐名医许胤宗会发出“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的感慨的。但也不用灰心,其实学好脉诊也是有迹可循的,先学懂《濒湖脉学》是关键。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