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足部健康过冬
保养足部健康过冬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雪亮
足常行
人们常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因此,人要长寿,必须注意加强腿部锻炼。正如《养生要录》中说的:“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步行是锻炼起来最容易的方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做这项运动。步行也是不用花很多钱的运动,所需要的只是一双舒适的鞋。步行可以带给你更多的精力,让你有好的感觉,帮助你放松、减轻压力,使你有好的睡眠,调节你的肌肉,帮助你控制食欲,增加你身体的热量消耗……
根据步行速度,可分为缓步、快步和逍遥步等。
缓步:指步履缓慢,行走稳健,每分钟行 60 ~ 70 步。适合于老年人或一般人饭后活动。
快步:指步履速度较快,每分钟约行120 步左右。适合一般人用于减轻体重,但不可急行。
逍遥步:指散步且走且停,时快时慢,缓慢逍遥地行走。适合于病后康复者和体弱之人。
在步行过程中,还可配合摆臂动作,从而增进肩关节和胸廓的活动量;配合轻轻按摩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不管哪种步行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才是最重要的。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同时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儿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浴)
搓脚: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回脚跟为 1 下,共做 36 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的涌泉穴,共做 100 下。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功能,治疗失眠、降低血压、缓解头痛。当然,每天晚上搓脚最好在热水泡脚以后进行。
泡脚:即足浴,也是自古以来的养生之法,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深得浴足养生之法,有诗为证:“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陆游将“洗脚上床”当作人生一大快事,并非言过其实。
1.足浴的禁忌证
足浴作为一种安全方便的保健养生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和体质的人群,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还需谨慎使用。
急性病症或是疾病的急性期不宜进行足浴。如各种出血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的肾衰竭患者、经期月经量多者、足部有伤口及溃破者,以及脑血管病的急性期、肺结核活动期、妇女妊娠期等,均禁用足浴方法。
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糖尿病足及中风后偏瘫等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足浴时禁用 39℃以上的水,以防烫伤。
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的人,足浴水温不宜超过 39℃,时间 10 ~ 15 分钟即可。因为足浴时血液循环加速,回心血量增加,温水短时间地浴足可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热水长时间地浴足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反而会加重病情。
心脏病装有起搏器的患者,应慎用热水浴足。
2. 浴足水温有讲究
人体自身有体温调节系统,对于不同的温度刺激,机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根据在人群中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不同水温对机体各系统有不同的刺激作用。
37 ~ 39℃之间水温的足浴能使人体产生比较舒适的温热感,可以轻微地扩张血管,促进肌肤表皮组织血液循环及皮肤的吸收、代谢功能。10 分钟以上的温水刺激,对神经系统有镇静的作用,对皮肤病及失眠症状有良好的缓解和改善作用。有失眠烦恼的人,睡觉前用温水泡脚 10 ~ 30 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系统的紧张兴奋状态,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39 ~ 41℃水温的足浴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血管的外周阻力下降,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一般在 39 ~ 41℃温度下浴足 30 ~ 40 分钟,血压可下降 5 ~ 10毫米汞柱,如果使用药浴,疗效会更明显,作用会更持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温度过高会兴奋心血管系统,反而会使血压升高。
41 ~ 43℃水温的足浴可以明显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兴奋心血管系统。这个温度下浴足超过 20 分钟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病的症状。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浴足使用温热的水比较安全。
43℃以上水温的足浴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痉挛。对于急慢性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疾患是最适合的,对于中风偏瘫类的疾患,高温足浴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43℃以上的温度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但作用时间超过 30 分钟也可能转为镇静作用。
另外,不同水温对机体的刺激还要依据每个人的敏感性而定。一般说来,儿童对温度很敏感,老年人敏感性就相对较弱,长期赤足的人及末梢循环不佳的人敏感性更差。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