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千古经方不传之秘: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两种病证原来这样调理

千古经方不传之秘: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这两种病证原来这样调理
为什么有些人在考试的时候,会因为看错题目而出错,原因就在于有些题目中间的文字游戏,往往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所以一不小心看错了,那就答错了。其实不仅仅是考试,在医者治病的时候也是一样,比如运用《伤寒论》方证治病时,对于条文是需要熟悉的,有时候,一个字的差别,往往会出现不一样的病机,不一样的治疗原则,不一样的方药,不一样的转归。就拿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来说吧。
在《伤寒论》第31条中记载的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意思是如果是太阳表证,出现颈项背部僵硬疼痛、无汗、恶风等症状的时候,可以用葛根汤来调理。但是在《伤寒论》第14条记载,“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前面的主证都一样,只是后面的症状变成了有汗、恶风,而这个时候就要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来调理了。仔细看条文,大意上真的只有一字之差,就是一个是有汗,一个是无汗。按照伤寒发病的原理,第31条是一个比较常理性的,外感风寒,正邪交争于体表,人体就会出现一种要出汗不出汗的病理状态,从症状上讲,主要有发热恶寒,身体疼痛,项背拘急,无汗,恶风,脉浮紧。这与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基本吻合,而这个阶段正好是人体正气与病邪的邪气斗争激烈的时候,所以身体疼痛、项背拘急,脉象上也是一派紧张感,因为没有汗,这个过程属于表实证,此处用葛根汤发汗解表、生津舒筋。为什么此处不用麻黄汤呢?因为此处已经有项背拘急的表现,麻黄汤不能解肌,所以需要葛根。再来看第14条,在31条的基础上变成了有汗恶风了,为啥现在有汗了呢?因为人体正气与外感邪气斗法,双方都累了,人体正气在斗争的过程中,丢失了津液,津液外泄于是就出汗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表实证了,而是表虚证了,太阳表虚证属于桂枝汤范畴了,而且这里的脉象也应该不在是一派紧张感了,而是比较缓和的脉象。为啥会这样呢?我们试想一下,双方斗争正激烈,鏖战正酣,是不是双方都是剑拔弩张,能不紧张吗?如果双方都打累了,决定鸣金收兵、改日再战,是不是整个情绪就缓和了下来?所以这里的有汗恶风,就是表虚证了。这个时候的治疗原则就不能发汗解表了,而是要调和营卫,或者是解肌祛风了。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点懵?都是太阳病,都是项背强几几,只不过一个是有汗恶风,一个是无汗恶风,为啥治疗原则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无汗阶段是正邪斗争正激烈的时候,是两军锋芒毕露,所以是实证;而有汗阶段是双方都打累了,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时候邪气也没那么锋芒毕露了,人体的正气也累了,气机固摄的作用发生了松懈,于是津液冒出来了,也就是出汗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虚证了。所以,表实证和表虚证,肯定治疗原则不一样。不过这里还是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其实也只有一味药的差别,葛根汤是葛根和麻黄加入了桂枝汤;而桂枝加葛根汤就是桂枝汤加上葛根。这里看上去又是一个文字游戏了。葛根和麻黄加入桂枝汤,和桂枝汤加上麻黄和葛根有啥区别?区别在于葛根汤是以葛根和麻黄为主药,相当于一个地方换帅;如果是桂枝汤加上麻黄和葛根,那只不过地方多了两个得力干将而已。桂枝加葛根汤意思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葛根就可以了。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一个用了麻黄,一个没有用麻黄。而14条和31条的关键区别在于,一个有汗,一个无汗。这正好符合《汤头歌诀》中葛根汤中的最后一句话,“有汗加葛无麻黄”,就是说有汗加葛根,无汗加麻黄。而为什么31条不用麻黄汤,或者为什么不是加柴胡而是加葛根,关键点在于项背强几几,这个主证,这个情况需要解肌生津,而葛根可以鼓舞胃气上行,提升津液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对于解肌,最佳的药也是葛根,而不是柴胡,《药性赋》说的很清楚,“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当然,这些看起来很绕,实则是经方辨证施治的奥秘,一字之差,用药也就千变万化了。同时,经方治病不仅仅要注重主证的识别,在用药上,剂量的变化与配伍也至关重要,比如葛根汤中的葛根剂量最大,但是有麻黄三两同行,而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葛根剂量也是最大,但无麻黄加入。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经方用药的确讲究良多,需要在临证使用时细细揣摩,方能悟出其中真谛。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