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住着一个神医,张仲景很重视,但很多人却不知道!
导读:人体的自愈力其实很强大,就连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都感叹人体自愈力的力量,其实早在我国古代的中医,就有关于自愈的论述,比如,医圣张仲景就对此有过论述。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说这条之前,我要先说几个字,这几个字,其实可以贯穿整部伤寒论:
“未病防病,已病防变,已变防逆”
第一,伤寒论,这本书,确实是张仲景在吸取前辈基础上的一个整理融合,突出了实用性,而有些人,觉得伤寒论自成体系,和内经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个人觉得很肤浅,就如这一条中的后半句,啥意思?首当其冲的,就是治未病的影子,治未病出自哪里,内经呗。而治未病的未字,有几个层意思:
一,阶段性的
二,相对的
三,阻断扭转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生病了,相对没生病的时候防病,是治未病,而已经生病了,现在病的更重,相对以前病的不重的时候,不让病情继续发展,也是治未病。
第二,有人说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和内经没关系,和经络没关系,那请看看后半句,为什么针足阳明?这里有人说足阳明其实代表足三里,通过临床验证,是对的。因此,对伤寒论的六经的理解,不能单单的只从一个方面,要有一个整体性。
第三,再看后半句,为啥遇到这种情况针足阳明就能好了,因为它既能阻止病情发展,还能加快痊愈,接下来你就带着疑问去了解足三里是干啥的?知道它是干啥的,再去想,为什么它能有这种作用,就会懂得胃气与卫气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再往后学方剂的时候,就能明白很多方子配伍的意义和运用的加减的真谛,懂这个了,临床中才真正的会运用啊。否则,都是空谈,没什么意义。
四,再说这条的几个问题,考虑了吗?
为什么针足阳明会好——因为“截住病情 ”,先说足三里是干啥的,有啥作用,之后想想为什么这里说针这里后,原文说的是什么?“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则愈,太阳表证如果要愈需要怎么样?——解表发汗,因此,先从理论上推断,足三里可以在有表证的时候助发汗,这个时候就要想,为什么?
表有什?营卫,营是血,卫是气,卫这个字,为什么叫卫,不叫别的,是因为他有护卫的意思卫气,就是体表的护卫,力量够了,就能通过汗液的形式,把病邪排出体外,而足三里是什么经络的穴位——胃经。一般而言,足三里是治疗胃部不适的,强胃气,简单讲,胃部气不顺它可以顺,有实积它可以消等等,根源是强健了脾胃功能,这里你就会发现有个联系了,胃气和卫气是有关联的。
好了理论推断也好,怎么样也好。到此,之后的用于临床验证,这个我可以告诉你,临证中遇到这种表证,如果加点按足三里或者针的话,确实能明显的加快发汗的速度,试过很多例了,这个回来你可以自己验证,原文是没说足三里,这里也是个有争议的地方,历代注家也有分歧,但是通过临床验证,我个人倾向于这里的足阳明就是足三里。
跟着思路,往方剂上联系。先看桂枝汤吧,里面有姜枣,这俩是干啥的?鼓动胃气的,这是其一,之后再看桂枝汤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有一条,需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也是强胃气的意思;二是让汗有汗源。就这个服药的方法,就有治未病的思路,因为阳明肠胃水分一定的前提下,发汗会耗损他们的水分,如果没有外来的水分来补充的话,可能就会因为发汗而伤及内部的津液,津液少了,可能会导致转化阳明里证。学伤寒论,不仅仅是学条文,他的方子,以及方剂煎的方法,服用的方法,都很有价值,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这里再啰嗦一点,通过上面说的,你是否能悟到,如果平时常按或者灸足三里,能预防所谓的感冒呢?(外感表证)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授权发表。本文作者为马腾飞中医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若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点击,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