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湿热导致的腹痛、腹泻,究竟该如何精准施治?这两个良方别错过!

湿热导致的腹痛、腹泻,究竟该如何精准施治?这两个良方别错过!
在盛夏时节,很多人因为天气太过炎热,所以喜欢吃生冷食物,虽然这样的确能够解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用不当,往往就会导致湿热侵袭肠胃,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痢疾。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或不洁,过食生冷,导致损伤肠胃,湿热邪气乘虚内犯所导致的。而这种情况,在中医辨证理论体系里,被称之为“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证的主要病机是湿热侵袭大肠,而引起大肠湿热的原因,一般是外感湿热邪气,饮食内伤肠胃。如果出现大肠湿热证,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腹痛、腹泻,或者下利脓血,里急后重,或者暴注下泻,色黄而臭,还可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身热口渴等症状。在舌脉上,一般多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辨脉要点。
那么,大肠湿热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作为辨证思维,的确需要了解一下其中的奥秘,湿热邪气侵袭肠道,从而导致阻滞气机,所以就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的症状;而湿热蕴结大肠,伤及气血,经过腐熟而为脓血,所以就会出现下利脓血的症状;湿热气机下迫大肠,所以就会出现暴注下泻、肛门灼热的症状;而邪热内炽,湿热伤津,就会出现身热口渴、小便短赤的症状。对于舌苔来说的话,舌苔黄腻,一般与湿热关系密切。在诊脉方面,可以更加细致的捕捉湿热的比重,也就是说湿大于热,脉象就会多出现濡数之象,而热大于湿,脉象则多见于滑数。不过,大肠湿热证,在临床上容易与普通的腹泻混淆,但只要细细分析,还是有所区别的,普通的腹泻,主要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至如水一般,但是很少会有里急后重、下利脓血或者暴注下泄、色黄而臭的情况,而大肠湿热证,主要以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或下利脓血,或下黄色稀水为辨证要点。
要想对大肠湿热证更加深入的了解,就要紧抓它的辨证要点,关于大肠湿热的辨证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肠方面的症候,主要以腹痛、腹泻为主;第二个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实证,一般病程较短,身体并不亏虚;第三个方面则主要是湿热症候,一般以下利脓血、泻如水注、色黄而臭、舌苔黄腻为常见证。如果腹痛、腹泻出现了这三方面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为大肠湿热证。对于大肠湿热证,究竟该如何精准施治呢?这需要根据主要症状进行选方用药。如果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主的,一般可以采用芍药汤;如果是以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一般可以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如果热毒较重,可以酌情加上白头翁、秦皮、地榆、牡丹皮等中药,如果是湿邪偏重的,可以酌情加入厚朴、薏苡仁等中药;如果是以饮食内伤为主的,可以酌情加入神曲、山楂、麦芽等中药;如果是在暑热天气中,可以酌情加入藿香、香薷、扁豆花、荷叶等中药。
总之,中医在辨证施治的时候,是需要灵活化裁的,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当然,在辨证的过程中,需要抓住辨证要点,这样才能与其他相似的疾病予以鉴别,不然就有可能形成误诊,就更别提精准施治了。所以,在临床中,需要“胆欲大而心欲小,行欲方而智欲圆”,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