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本以为就是吃十颗大枣就好了,原来功效这么烈!
点击上方
蓝字
查看更多
十枣汤的组成十分简单:芫花、大戟、甘遂各等分。你会奇怪:咦,怎么十枣汤没有枣呢?别急,这里面可是有道理的呢!十枣汤之所以方剂组成里没有大枣,而名称叫十枣汤,是因为十枣汤在服用的时候要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而这恰恰就是十枣汤的特别之处,故名之。
其实十枣汤最早在《伤寒论》里面就有记载:十枣汤组成为炒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为粗末,强人每服一钱匕,羸人半钱。以大枣肥者十枚煮汤去滓,纳药末,平旦温服;若下,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你会发现十枣汤用法十分讲究,这是张仲景临床反复试验的结果。
相传张仲景有许多利水的名方,偶然间便发明了这个方剂,可是刚开始用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顺利。首先看其组成,都是峻下逐水药,且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应用时需要万分小心。而张仲景正是考虑到这些原因,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三个药一起用在一个方子里面,而是加一些其他药效较为缓和的药,虽然效果是有,但是对于那些心下痞满,干呕症状严重的病人,其效果始终是差了一些。
直到有一天,张仲景想到想要治疗太阳中风病较为严重的病人,这三味药必须同时用上不可,但是有些病人由于生病日久,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而这三个药一起用的效果又太过强烈,这可怎么办才好呢?于是有一天在给病人看病开方的时候,有一味药点醒了他,那就是大枣。因为大枣不仅可以缓解这几个药的毒性作用,还可以缓和其毒性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由于身体素质太虚,而不能下利太过的问题,从而可以减少药后反应。
另外,大枣还有一定的益气养血的功效,简直一举两得。基于这个思想,张仲景在给患者同时服用这三味药的时候会嘱咐要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对于服药后马上就有很多小便的人要适当吃些稀粥,以调养胃气,使之不至于下利太过,伤及正气。果然,病人服后心下痞硬,胀满的症状马上就减轻了许多,几副药后,病基本好了,于是十枣汤就这么诞生了!
后来张仲景根据临床应用又在原有的用法上增加了许多小细节,结合现代的用法,主要有三种情况:
1.强人每服1克,羸人0.5克。用水300毫升,先煮肥大枣10枚,取240毫升,去滓,纳入药末,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0.5克,得快下利后,可进米粥,护养胃气。
2.芫花、甘遂、大戟3味等份为末,可装入胶囊中,每次服用0.3~1g,每日1次。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3.芫花、甘遂、大戟3味分别捣散为末,大枣10枚煮汤。强壮人每服2g,体弱人每服1g,早起以枣汤送服,若病不除,明日再加1g,晨枣汤冲服。服后食小米粥自养。
总的来说就是要注意用枣汤送服,从小量开始在清晨服药,另外要注意得快利后食用粥来养护胃气。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点击
""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