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史上胆子最大的医生,差点被武则天杀掉,但他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史上胆子最大的医生,差点被武则天杀掉,但他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在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对医生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行欲方而智欲圆”。意思就是告诫医生要“胆大心细”。这跟现代的司机这跟职业很相似,因为都是人命关天的事。尽管孙思邈这样告诫医生们,但是很多医生只做到了“心细”,却对“大胆”不敢突破。自古以来,不是没有大胆的医生,比如华佗,说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结果被曹操误杀了;孙思邈多次拒绝皇帝的邀请,但是他却安然无恙。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思邈才有“胆大心细”的底气吧。
然后,跟孙思邈同时代的一个名医,胆魄不输华佗,也不输孙思邈,甚至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医生就是唐高宗时期的太医秦鸣鹤。很多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唐高宗一向的身体都不太好,尤其是头痛顽疾一点也不输给曹操,发作起来那叫一个痛不欲生,当时那么多太医对唐高宗的头痛也是很难治好。这让唐高宗十分苦恼,甚至还邀请孙思邈入宫诊治,但是孙思邈给唐高宗治好了之后就离开皇宫了。后来唐高宗再次复发头痛,而孙思邈却隐居终南山了,去著书立说、刻碑传道去了。

而这个时候,太医秦鸣鹤的针灸之术,却是私淑的孙思邈,所以就自荐给唐高宗治疗。这个需要很大勇气的,要知道很多太医都束手无策,而且治不好搞不好人头不保,但秦鸣鹤却一点也不害怕。假如他是现代的医生,估计会有很多人会说,“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然而,秦鸣鹤一开口,众人皆目瞪口呆。
秦鸣鹤的说法与华佗和曹操的故事何其相似,但是没想到的人,结局何其不相似。当时秦鸣鹤说,皇上这种疾病,需要在头顶扎针。当时在场的人个个面面相觑,登时大殿之上安静的出奇,“极细腻如绣花针落地”。正在大家发呆的时候,武则天第一个发话了,把他拖出去斩了。为什么呢?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不想混了吗?然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苍茫的声音挽救了一场事故。“且慢”,唐高宗低沉的说道,“朕已经痛得受不了了,不治必死,治之或许有一线生机”。然而,武则天还是不放心,于是叫秦鸣鹤先在她头上试针。此话一出,整个朝堂鸦雀无声,尤其是一些对武则天与唐高宗二圣临朝心怀不满的人,无不错愕。这是什么情况?假如秦鸣鹤这一针扎错了,武则天岂不一命呜呼了?她舍得现在拥有的权势和地位吗?实际上古今多少年,人们都误会了武则天。武则天生平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爱她的丈夫,当她丈夫早年被权臣挟制时,她助他夺取生杀大权;当她丈夫中年身体不好,无力朝政时,她只不过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丈夫处理一下事务,但在当时的朝代,却被视为洪水猛兽。一直到武则天死前,李哲要给武则天写万字碑文,都被武则天否定了,留给了世人一座无字碑。千秋功过,任凭后人评说。此生,只要守住李唐江山,她不悔。后世史学家也公认,武则天通治的唐朝,是整个唐朝最鼎盛的时期。
当武则天试针结束后,觉得神清气爽,并无不妥,才觉得刚才有失妥当,连忙给秦鸣鹤深鞠一躬,一是表示歉意,二是请秦太医为高宗治病。就这样,三下五除二,秦鸣鹤拿起银针,在唐高宗的百会穴等头顶穴位扎了起来。片刻之后,秦鸣鹤为唐高宗拔针,拔针之后,唐高宗感觉耳聪目明,神清气爽,好不畅快。众人见此情景,无不拍手称快。高宗正与武则天商议如何奖励秦太医时,却发现秦太医不知去向。秦鸣鹤经此一役,在长安顿时名声大噪,坊间各种版本都在流传着秦鸣鹤为皇帝治病的故事。然而,秦鹤鸣却乔装打扮,溜出皇城。自此之后,世间再无秦太医,只有他的故事广为流传。而秦太医却改名换姓,隐姓埋名,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在当地行医治病。偶尔,也在乡下听到说书先生大话秦太医为高宗治病的传奇,秦太医不过莞尔一笑,就匆匆离去,神情却是怡然自得。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