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书商为母求医,治的却一个“闷”字,近代中医第一人开了这个妙方

书商为母求医,治的却一个“闷”字,近代中医第一人开了这个妙方
民国时期,王文献先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津门从事贩书的生意,当书商已有一二十年,在津门一带还算小有名气,他借着自己贩书的这个便利条件,也除了习得不少医术外,与当地的医者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文献先生以为自己习得医术不仅能为自己看病,更是能够照顾到自己的老母亲。说来奇怪,王先生的母亲年过六十岁前身体怪好,平日要是有些问题,自己给母亲处方用药一般三五天就能缓解。有回他发现老母亲吃饭越吃越少,老母亲也自觉胸腹满闷,时而觉得有气从下往上冲。于是王先生给母亲开了舒肝健脾理气的方子,但母亲喝完一周也未见好转,甚至还有些加重的倾向。毕竟母亲年龄较大,经不起折腾。王文献恰好给张锡纯所在的书校送书,张锡纯是当时医界赫赫有名的名医,趁着这个空档,他赶紧去找张锡纯,并告诉了他母亲现在的病情,并且还说,他母亲的脉象大而弦硬。张锡纯说,幸好你母亲的身子骨被你调理的很硬朗,要不然你给她用的“开通之药”,她肯定就承受不住了。
于是,张锡纯特地给文献先生的母亲拟了一剂中药(名为镇摄汤):野台参五钱、生赭石(扎细)五钱、生芡实五钱、萸肉(去净核)五钱、清半夏二钱、茯苓二钱。文献先生回去后便立刻去了药房抓药,并亲自给老母亲煎了药,他的老母亲服完一剂之后,满闷的症状立即减退,文献先生后来又给他的老母亲煎了数剂,直到病症痊愈才停。文献先生见母亲病好,即登门向张锡纯道谢,并向张锡纯请教这次给他老母亲治病为什么效果这么好。
张锡纯也是开门见山的跟文献说,你老母亲的病的辨证重点在脉象上面,先前你给她开的方子,重点是把这个病当成了实证来看,但这个病并不是实证,所以药不对症,病就肯定不会好转。她的自觉症状都是真切的,但她的脉象大而弦硬,按之似乎有力,实则不是真的有力。真正有力的脉象,都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就想珠子从脉管里一个个滚过一样。但你老母亲的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也没有累累如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的有力之象。真实情况是脾胃虚弱,真气外泄的缘故,又加之冲脉之气跟胃气相通,冲气自下而上,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所以你的老母亲才觉得时而有气从下往上冲的感觉。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素质自然比不得年轻气壮的人,身体的气流通畅情况自然会下降很多,要是遇到不舒心的事,或者有所思念,身体的气机运行速度就大有可能会受阻,气不畅,除了表现在肢体不灵活或者疼痛外,还出现胸膈、胸腹满闷的情况,饮食也会下降,脾胃也会变得不好。但反过来,脾胃虚弱,也会导致气弱运行气血的能力下降,进而也会导致身体气机运行故障。
因此,人一旦上了年纪,都容易出现“闷”类、饮食类、疼痛类等等不适的情况,当儿女的,尽孝首先就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学会先爱惜自己的身体,以爱己之心同比爱彼之人之心,这样才会将爱传递给父母以及他人。换句话说,尽可能得当个郎中也不错喔!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