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邵瑛教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邵瑛教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之一,如不及时合理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邵瑛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从事小儿推拿的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邵教授在儿科疾病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小儿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特色疗法,现将邵瑛教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指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或使用抗生素后发生的腹泻,是使用抗生素后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1]。发病率因人群及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为5%~30%[2],在小儿群体中最为突出,轻者出现腹泻、脱水,严重可导致肠穿孔或败血症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以暂停抗生素、使用益生菌制剂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往往疗效欠佳,继发感染时要调整抗生素方案。邵教授认为抗生素属“苦寒败胃之品”,患儿在感染时本处于邪盛正虚状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致使脾阳受损,中焦不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湿运化失司,中焦气化不利,水谷精微随脾气下陷而作泻;本病不利于原发感染病灶的治疗,临床表现除有腹泻外,常常伴有纳呆、腹胀、腹痛等中焦气滞之象。

辨证论治
邵教授认为,患儿的原发感染病灶证型虽各有不同,但本病系抗生素使用不当,过度攻伐脾胃所致;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病机为脾胃受损,运化水湿功能失司,或夹有中焦气滞。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对小儿AAD的治疗当从脾胃着手,即健脾和胃、理气化湿。通过改善中焦运化来达到止泻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原发感染疾病的治疗。邵教授在治疗小儿AAD时注重健脾祛湿、升阳止泻,配合行气止痛,采用小儿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此外,邵教授提出,采用中医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疗效。

推药结合

中药

邵教授在根据患儿原发感染疾病辨证拟方的同时,常配伍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益气健脾,葛根升清止泻,藿香芳香化湿浊以醒脾,木香行气止痛。全方共奏健脾祛湿、升阳止泻、行气止痛之功。
推拿处方
(1)起式:三六和元法,为邵教授独创手法,上三关与退六腑1∶1,用以调和阴阳;黄蜂出洞,在寒象明显时采用该手法。
(2)主穴:补脾经、调大肠经、清小肠经、揉外劳宫、逆时针摩腹、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3)收式:拿肩井、摩前囟、闭天门。
推拿手法操作
黄蜂出洞 医者左手持握患儿左手腕部,右手拇指在患儿中指指尖处掐9次,顺势向上掐内劳宫穴(掌面第3掌骨中心)9次,掐小天心(大小鱼际交界处)9次,后点总筋(掌侧腕横纹的中点)9次,最后分阴阳池(位于腕横纹尺侧为阴池,位于腕横纹阳侧为阳池),分推9次,操作3遍。

三六和元法 三六和元法为邵教授独创手法,为推三关与退六腑的合称,三关穴为前臂桡侧腕横纹到肘横纹连线,操作时医者一手托持住小儿手腕部,另一手以中指、食指指腹从远心端往上推向近心端;六腑穴为前臂尺侧肘横纹到腕横纹连线,操作时以中指、食指指腹从近心端下推至远心端,各操作50次或100次。
补脾经、调大肠经、清小肠经 脾经位于拇指指腹螺纹面;大肠经为第2掌指关节至食指远端桡侧面;小肠经为第5掌指关节至小指远端尺侧面。以上手法操作时,由远心端推向近心端为补,由近心端推向远心端为清,来回推为调或平(平补平泻),各操作100~500次,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适当调整。
揉外劳宫 外劳宫穴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凹陷中,操作时医者左手持握患儿左手,以右手中指指腹进行点揉,操作50~100次。
逆时针摩腹 将腹部头端定为12点钟方向,脚端定为6点钟方向,医者用右手掌面以脐中为圆心在腹部进行逆时针方向摩擦,操作300~500次。
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捏脊操作时医者两手沿着患儿脊柱的两旁,将皮肤提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操作3~10遍。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连线,操作时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由尾骨端推向命门,操作100~300次。龟尾穴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操作时医者以右手中指指腹进行按揉,操作100~300次。
拿肩井、摩前囟、闭天门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操作时医者双手虎口拿持患儿肌肉向上提,重复操作10次。前囟位于前发际正中上2寸左右,操作时以四指指面来回进行平移摩擦,对于前囟未闭合的患儿尤其注意手法轻柔,操作100~200次。闭天门操作时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尖在患儿眉心处进行点掐,操作10次。

小 结
目前现代医学以停止使用抗生素、使用益生菌制剂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往往疗效欠佳,且不利于原发感染疾病的治疗。邵瑛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诊治中总结出以小儿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本病的经验,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穆晓静,杜锦辉.中医药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6,10(9):732-733.
[2] 程锋平.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6):609-611.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刘毛,陈宇清.邵瑛教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经验[J].,2018,24(11):52-53
作者:刘毛,陈宇清,指导:邵瑛
改编自:邵瑛教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文字编辑:蒋凯彪







A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