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怎么做?才能破解《黄帝内经》中的这项养生奥秘?
《黄帝内经》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法”是效法遵循、以什么为法度的意思,那“阴阳”又是什么呢?有人说男女一为阳一为阴,有人说水火为阴阳,有人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但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事物,只是被包括在阴阳的范围内,各自都具有偏阴偏阳的一些特征,但他们都不能概括阴阳、代替阴阳。阴阳是更加高级的概念。老子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又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昭示了阴阳是华夏文明认识探索自然规律后对普遍自然规律里对立统一的高度凝炼。四季变化源于阴阳对立制约,昼夜交替源于阴阳消长平衡,生命孕育来自阴阳交融,事物变化可用阴阳之变来概括解释。简而言之,“法于阴阳”就是顺势而为,顺自然之势,适度而为,比如冬天“早卧晚起”、春天“广步于庭”、每日三餐而食等等。冬季即将到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将养好身体呢?冬季时期,天地之间阳气潜藏,充斥于外的阳气很少,阳气的温煦和照明功能有所不足,作为天地阳气的代表——太阳与我们所处的地方的距离是最远的一个时期,故而气温较低、日照时期较短。人是万物之灵,与天地相应,人体自身的阳气也处于内藏的一个阶段,从我们的脉象上也可看出这样的规律呼应。正常人在冬季的脉摸起来是比较沉的,要用点力气才能寻到,与夏季跃动明显的脉有较大的差别,这就是《黄帝内经》提到的“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提示我们在冬季机体阳气伏藏之时可体会到脉沉,在行为上要减少外出活动以收养阳气。具体到衣食等方面上,笔者有一些小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参考。1.衣
保暖是第一要义。但是不是穿得越多就越好呢?当然不是啦!穿得太多,会妨碍皮肤正常的散热、排废,体温升高会导致出汗,出汗后体温又降低少许,汗水又变凉,特别是小孩子热起来动过去动过来就容易灌风,反而容易导致感冒。“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孩子穿衣服比大人多半件就可以了,随时保持身体干洁十分重要。成年人穿衣服在保暖防风的基础上追求适度的美观是可以的,想露脚脖子就多穿两双袜子,想穿V领衣服就准备好围巾在必要时保护好“肺之门户”。2.食冬季蔬菜较少,北方更甚,再加上冬季年关将近各种聚餐增多,但由于阳气是我们人体维护正常功能的基本动力,冬季脾胃的运化能力是有所折扣的,此时肉食摄入过多,会给脾胃造成较大的负担,肥甘厚味易化为痰湿,甚则蕴为痰热,从而给机体埋下疾病的祸患。所以冬季饮食要适宜清淡,多吃粗粮蔬菜,肉食实在摄入过多可泡一杯陈皮山楂冰糖水餐后小饮,或服用千古名方“保和丸”,以帮助脾胃消化掉胃中积滞。3.房事
冬季在脏属肾,肾精在冬天是潜藏生长的状态,就像冬季不长叶子不开花结果的植物一样,此时只努力地把根向深处扎,从大地汲取来年绽放的能量。房事却是“两精相合”,双方都要调动唤醒潜藏的肾精才能“相合”,就像把闭关的人一耳光打醒一般,所以过于频繁和激烈的房事在冬季是不适合的,虽然长夜漫漫看似难熬。冬季应当早睡晚起,给予机体足够的潜藏阳气,使阴阳互化,在气候不适宜时机体也能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冬季养藏,即为养生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