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三伏天里火爆的“三伏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我们来说,最热的话题可能就是三伏灸了。虽然说近几年,每逢夏季暑热之时,各大医院、诊所做三伏灸的人总是大排长龙。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也只是“追赶潮流”,并没有仔细去了解三伏灸到底是做什么的?如何做?对人体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趁着三伏热度还没有降下去,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伏灸”这个神奇的疗法吧!很多人都知道,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灸法是其中一种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大多数人所了解的灸法都是艾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平时还可以有强身保健的作用。但其实除了用艾柱作为灸的中介之外,传统医学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叫作“天灸”,又被叫作“发泡灸”。它是利用一些对皮肤比较有刺激性的药物作为介质,不需要火力点燃助攻,仅凭药物的刺激性就可以使皮肤充血、泛红,甚至起水泡,起到“灸”的作用。
三伏灸就是天灸的一种,它常被用到的药物有白芥子、细辛、甘遂、生姜或者干姜,在这些药物的基础上,根据身体证型需要,还可以加减其它的药物。不同于直接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灸,三伏灸对身体更多的是预防疾病发作和加重,就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冬病夏治”的作用。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词语,但是对其理解也是十分模糊。所谓的“冬病夏治”,正是传统医学中“治未病”理论的体现之一。
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到过“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理论,一年之中,春夏是阳气蓬勃生发的季节,尤其是到长夏的时候,自然界中的阳气达到鼎盛状态,人体亦是如此,而利用这个时间段的阳气之力正好可以去治疗和攻击体内由于阴寒之邪所致的一些疾病,如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的慢性咳嗽、哮喘等。在三伏天的时间里,利用穴位贴敷,将治疗相应疾病证型的药物贴在合适的穴位上,利用药物刺激引皮肤泛红、发泡以达到穴位刺激的目的,最后所起的效果就是在冬季可以减少减轻阴寒疾病的发作以及加重。当然,由于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天灸”的方法并不适宜所有人群,比如说皮肤敏感的人群。同时贴敷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以及相应的证型、穴位也是要寻问医生之后才能确定,最好是到专门的中医科或者门诊进行!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