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中医药发展亮点纷呈,一起详细盘点!
▲2017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现场
1月20日,2017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会上传达省领导批示及201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并作工作报告。在工作报告中,徐庆锋系统总结了广东省2016年中医药工作成效。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盘点。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作工作报告
“十三五”开门红!2016年广东中医药干成了这些事!
徐庆锋指出,2016年对于广东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省中医药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计生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有五抓一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实现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开门红。
(一)谋篇布局,中医药强省建设顶层设计有新成果。
一是联合省委政策研究室全省中医药工作调研,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年来的成效与经验,为202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配合省人大推进保护岭南道地中药材地方立法工作,《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7年3月1日起实施。
三是“一条例两规划两方案”政策出台:《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广东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以省政府名义相继出台,《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
(二)同步推进,中医药在全面医改中的作用有新实践。
一是各地市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内容列入辖区基层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内容。
二是参与卫生强省的“强基创优”、“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中医药发展指标纳入卫生强省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联合出台《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建立中医师多点执业规范。
四是积极协调将253项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服务项目纳入《广东省基本医疗服务项目(2016年版)》(第二版),有效奠定了中医药服务价格调整基础。
五是中医药服务列入《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试行)》,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包,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六是深圳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七是市县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有新进展,肇庆市、河源市成立了中医药局,佛山、江门、东莞、清远等市新设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管理内设机构,专职设立中医药管理内设机构的地市达到71%。
(三)突出特色,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新提升。
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强基工程、健康促进工程、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传承项目、科技提升、文化科普、服务贸易试点、管理能力建设等9大类22个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是建设了广东省中医药资金项目绩效管理系统和预算精细化监控管理系统。
三是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大型中医医院巡查成效明显,医院内涵建设不断强化。
四是2016年新增2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五是建成3个省级基地、96个县级基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实施了814个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粤东西北地区覆盖率达71.82%。
六是制订了《广东省中医名院和名科建设标准及评审细则》,中医名院名科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
截至2016年末,全省中医类医院、门诊部、诊所达3150间,比中医药强省建设初期的2006年增长36.8% ;全省各级中医医院共有床位4.8万张,比2006年增长125% ;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诊疗人次7744.5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142%,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住院人次149.6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214%。
(四)协同创新,中医药科研和健康服务业有新突破。
一是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中医药系统获得2015年度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二是中成药二次开发项目研究顺利启动,投入专项经费3000万元资助“板蓝根颗粒”等10个广东省名优项目研究。
三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有效推进。
四是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已经制定12个单病种中医、中西医诊疗方案,相关病种的诊疗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6年省中医药局课题立项331项,资助经费570万元。
五是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22个试点县的794个样地、23820个样方调查,调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约1600多种。
六是中药标准化研究不断强化,8家单位获得国家级中药标准化项目立项支持,项目资助经费达7600万元。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研究的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编码标准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标志着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产品有了国家通行的数字化“身份证”。
七是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场会议顺利召开,出台了《广东省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投入8300多万元完善“治未病”服务网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治未病”科(中心)服务总人次超过1000万,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达到40.8%和42.4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东莞、中山市中医三级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八是中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303家,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63家,中成药生产企业140家,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406亿元。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超亿元的品种30个。
(五)多措并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新发展。
一是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吕志平、罗颂平获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国医大师、广东省“大医精诚”先进典型禤国维教授获广东省第七批“南粤楷模”荣誉称号,被省委宣传部推荐为“时代楷模”候选人,顺利完成首届50名“南粤最美中医”评选等工作。
二是新增10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5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三是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不断强化。培训409名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420名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
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补助纳入2016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中同步推进。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98项,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4802人次。
五是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的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工作不断完善,全省1434人报名,有效推动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六)扩大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对外交流有新成效。
一是弘扬大医精诚主题活动成果丰硕。全省中医药工作者积极主动投身到“弘扬大医精诚”主题活动中,省中医药局主要领导先后到全省16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各省属中医医院及部分综合性医院、高等医学院校作专题宣讲共计30多场,现场听众一万多人。有效树立了我省中医药工作者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了服务质量,激发了中医药社会热度,提升了行业形象,举办了“践行核心价值 弘扬大医精诚”广东省中医药典型人物事迹大型报告会,向社会广泛传播中医药正能量。
二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不断加强。“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总体传播实力在省直机关政务类公众号中排名第五。创建了8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累计接待30个国家逾100万人次参观。
三是中医药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联合省旅游局向国家推荐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40个。
四是打造了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本草药灵》动画片首批26集正式对外发布,开启中医药文化儿童启蒙的新形式;《药王之王》手机游戏已和腾讯签约,开辟了向青少年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新途径。大型纪录片《悬壶岭南》的开机拍摄,发出了岭南中医药好声音。
五是中医药对外交流和服务贸易有新进展。推动岭南中医药走向葡语系国家乃至世界,推动中医“治未病”、中药产业、中医药服务贸易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协助举办了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会议签署了16个项目协议,贸易金额近584.55亿元。
(七)落实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务实推进。
一是抓学习教育,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扎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二是抓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是抓作风建设,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反对“四风”,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自觉做到“五不准、五严守”,切实做到党风廉政建设抓常、抓细、抓长。■
延伸阅读
习近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刘希彦: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早上洗澡、多吃水果
央视曝光:酵素减肥竟是靠这个!看完宁愿胖死……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