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养生秘密大公开 ! 国医大师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
▲邓铁涛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
岭南中医强,粤人多长寿,而岭南中医药世家之邓氏内科学派“掌门人”、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无疑是“活样本”。他至今身体健康,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语言流利,步履坚稳,如此高品质的康寿,源自其坚持“养生重于治病”。
陈瑞芳教授,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是邓老中医养生学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专门总结归纳了邓铁涛康寿之道,为我们揭开铁杆中医粉、国医大师的养生秘密。
邓老一天作息表
百岁高龄,积自日日时光,很多人好奇,邓老每天作息如何?真能坚持天天保健不懈?原来是真的!陈瑞芳教授主编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康寿之道》,披露了邓老每天四个时段的作息表。
早晨起床时段
7点起床;先饮一杯热开水;梳头,左右手交替共100次;自我保健按摩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等动作;在阳台做八段锦;回房间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
上午时段
约8:30吃早餐,每天一杯牛奶;餐后看报、书、杂志,写文章,写字,打电话;接待来访者;11点喝热茶一小杯,约12点吃午餐;餐后看报纸;约13:30午休。
下午时段
15:30起床,继续看书读报;约16:30散步;站桩20分钟,自我按摩足三里、
涌泉穴等主要穴位20分钟。
晚上时段
约18:00吃晚饭;饭后看电视新闻;21:00冷热水交替洗澡;回房间测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冬天睡前以热水沐足。
邓老健康理念:“养生重于治病”
“养生重于治病”是邓老一直倡导的健康理念,因而康健之道首重养生。
养生治未病的思想理念源自《黄帝内经》,邓老认为,追求长寿要选择正确的道理,对于人类的健康而言,要将战线前移,身体力行治未病,重视预防保健,提高生命质量,追求高品质的健康长寿。
在医学上,也应提倡“上工治未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未来医院将成保健园”,帮助指导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
邓老养生关键:“养生先养心,养生先养德”
邓老常言“养生先养心,养生先养德”,因为“大德者方得其寿”。
“德”者,为人之事,涵盖诚信、仁义等美好品行,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准则、规范。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礼”,厚德载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人因厚德载物,故能“仁者寿,寿而康”。
而对于医生来说,“仁物之性,德也”,因此,仁心仁术更是医之灵魂。
邓老养生原则:动静结合
“神以静为养,强身以动为要”,养生要动静结合,首先是静而养心。
邓老认为,心主神明,可驾驭精神情绪,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保证机体健康。邓老除了爱练书法以养神外,还习惯通过静坐、冥想等法养静,称静心功、松静功。
要点是:单腿交换盘而稳坐在板椅上,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按平常呼吸,静坐约30分钟。
邓老提醒,老年人静坐养心,不必勉强盘双腿,不行就单腿交换盘坐。静坐久了气血易短暂凝滞,可按摩疏通四肢气血,并视状态掌握时间。静坐可于晨起、入睡前进行,在旅途中,也可静养安定心神。不能完全不想事,哪怕坐着发呆也有好处。
养生不能光静不动,生命在于运动,“动则生阳”。
邓老一生酷爱八段锦,自年青始坚持每晨必练,还对传统八段锦改良成简单易学的“邓老八段锦”。
快来跟国医大师学一学吧——
▲邓铁涛教授与其子邓中光教授演练“八段锦”
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有松有紧,邓老要求,初学时可采取自然呼吸法,动作熟练后,逐步采用腹式呼吸,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有机结合。
除了八段锦、太极拳,邓老还有一个习惯,每天下午午睡后在小区周围散步,“采阳助肾”,状态好时回家后还练站桩功。就算下雨,邓老也会在楼梯运动。
八段锦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有行气活血、畅通经脉、灵活盘骨、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尤其适宜。一起学起来吧!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式集合,小伙伴们转起来学起来~
邓老饮食养生:“杂食不偏”
邓老被人问得最多的是“平时吃什么能够长寿?”他总是笑着说:“只有四个字,杂食不偏。”“杂食不偏”是邓老从中医经典和日常保健中总结出来的,认为是五脏和谐,健康长寿的保证。
邓老饮食基本情况就是: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坚持每餐七分饱,平时喜欢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主食以大米饭为主,喜食蔬菜水果,配以一定量的薯类、燕麦、荞麦、豆类,肉类偏爱吃鱼,还有鸡肉、虾类,鸡蛋,每天喝一杯牛奶,有时吃些红枣,尽量营养均衡。
2014年,广州日报与广中医附一院主办了名医大讲堂“揭秘邓铁涛教授养生经”,邓老特别写了一幅大字,由中医养生学学术经验继承人陈瑞芳教授转交给广州日报和广大读者,写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平气和,厚德者寿”,可见邓老饮食养生多么重视“不偏”、“有节”。
事实上,他平常基本不忌口,家人煮什么都觉得好吃,出差外地还喜欢品尝当地特色小食呢,那些忌这忌那的所谓养生饮食“忌口”可以休矣。
邓老养生习惯
“养生保健不是高深学问,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就可简单、方便、有效、不花钱,达到不生病、少生病,健康长寿。”邓老说。
1. 每天做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
鸣天鼓:手掌贴耳孔,手搭在后脑勺,食指、中指配合着弹拨后脑勺,持续50次。可预防大脑痴呆,减缓耳蜗退化,防止神经衰弱、头晕头痛。
聪两耳:双手食指插入耳孔,先向前旋转,再向后旋转,然后突然放手,持续50次。可保持听力,防治老年耳鸣、耳聋而无器质性病变者。
击枕处:双手五指微曲,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为主,轻击后枕部,来回50次。可有效改善睡眠,辅助治疗颈椎病、头痛、鼻塞。
2. 勤梳头
每天用牛角梳,在起床后梳头100次,可按摩头皮、头部神经,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同时锻炼手臂力量,预防肩周炎。
3. 冷热水交替洗澡
数十年如一日,邓老坚持冷热水交替洗澡,至今皮肤保持较好弹性,很少老人斑,还能帮助全身血管运动。他提醒,年长者、有高血压的患者,刚开始时注意水的冷热温差不能太大,否则易出现意外,要待身体适应后才可以加大温差。
4. 足疗愈百病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邓老从临床和日常自我保健中总结出了一条“邓老沐足方”,药方为:怀牛膝、川芎各30克,白芷、钩藤、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克。
沐足方可养肾疏肝降压,能很好降低血压,改善脚底经络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邓老每当血压波动较大,就喜用此方泡脚,功效明显。
除了中药煎汁泡脚,睡前简单用热水浴足,同时按摩脚底、脚趾、足踝等部位,尤其是天寒之时,可促气血循环,缓解疲劳,强身健体,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女性的日常保健。■
【来源: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刘静嫣、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