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广东药科大学:构建四位一体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按:2018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云浮市政府、梅州市卫生计生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药科大学、广药集团等6家单位分别作经验交流发言。为扩大示范效应,现将6家单位交流材料予以登载。
▲广东药科大学陈燕忠副校长发言
随着中医药法颁布和健康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工作者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广东药科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人民群众健康和国家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教育部“糖脂代谢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中医药创新平台及国家级产业孵化器,产学研用高度结合研发中医药产品,有效改善民众健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构建了“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平台支撑,产业发力”四位一体中医药科技工作新体系,实现了系列重大突破:
▲2018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现场
2014年以来,以第一单位、第一完成人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临床医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
现将广东药科大学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需求导向:瞄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国家和地方战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为医药类大学,我们始终牢记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在哪里,我们就指向哪里;国家和地方战略导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
广东药科大学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围绕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从临床-基础-产品研发-健康管理四位一体系统研究。瞄准代谢性疾病这类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从疾病发生、早期预警、精准诊断、综合防控方面深入研究,形成了“糖脂代谢病综合防控广州共识”,制定了《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并在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发布。提出了“糖脂代谢病”理论和制定“调肝启枢化浊”治法方药。创建了多种降糖、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关键技术体系,制定技术体系SOP200余项,形成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创新诊疗新模式,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在内的国家级4项、省部级8项多个重大科技奖项。这些创新理论和技术被《健康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国家统编教材收录。2017年“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科学问题”作为双清论坛主题,被列入2018年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
2017年,临床医学学科率先跨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并列第21位。2015年中西医结合学科以全省第一名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验收,2016年中西医结合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中药学被评为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在2016年中国大学专业评价中,中药制药专业排全国第7位,药物制剂专业排全国第5位,药物分析专业排全国第6位。
落实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计划,高水准建设我校附属第二医院(云浮中医院)和中医学院,将其建设为粤西北地区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创新高地,提升当地健康服务和人才培养水平。我校附属医院应用“病人满意度实时评价干预系统”和“广药智慧护理”工作模式等创新举措,在广东省卫计委对全省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在综合医院中排名广州第一,全省第四。
附属第一医院帮扶连南县人民医院,创立了“广药-连南”省县镇一体化紧密结合型医联体模式,受到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国务院医改领导组、广东省卫计委的高度评价及国家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二、平台支撑:以高水平科研平台强力支撑中医药创新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药西药、中医西医兼有的药科大学,目前拥有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实验室、中英生物资源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等、广东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等6个药学研发平台,国家中管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室、中药制剂重点研究室等6个中药研发平台;教育部糖脂代谢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等9个医药创新平台,构建了从基础到临床研究、从药物研发到转化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
特别是广东药科大学“南粤大地”学生团队,以中药渣转化增效项目获得第17届学生“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总决赛冠军,成为首获该冠军的医药类高校,也是华南地区继中大、暨大后获中国站冠军的高校,最终代表中国高校获全球16强。
学校目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单位、世中联代谢病专委会会长单位、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单位、世中联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先后承办“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国科技法学年会、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主办5次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香山会议执行主席、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双清论坛”执行主席。
三、产业发力:产学研用高度结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药科大学注重中医药产学研用结合,积极对接健康中国和振兴粤东西北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后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广州潘高寿药业等企业合作,进行新药开发与技术创新,转化上市产品81个,累计销售达1000亿,服务医药企业200多家,解决技术难题2000多项。原校办工厂已成长为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合作研发的玉屏风颗粒等7个产品近5年累积销售额超过50亿元。在海南康芝药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助力其成为海南首家药类上市公司和中国创业百强企业。
建成了全国唯一设在校园内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了148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注册资本达34亿元,孵化企业133家,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此外,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吸引了粤港澳近200家产学研单位参与;牵头成立了中国整合药学联盟,吸引了全国165家单位参加,为广东医药产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中医药工作的两点体会
一是得益于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
在广东药科大学落实健康中国和中医药强省战略实践中,始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中医药局、省编办、省科技厅等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和省长马兴瑞同志等领导亲自出席我校云浮校区动工活动,省卫计委段宇飞主任、省中医药局徐庆锋局长、教育厅景李虎厅长等领导多次亲临我校调研指导。
二是立足需求,服务社会,平台支撑,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瞄准民众健康需求和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围绕中医药优势病种防治、大健康产业、中药材品质与保障,多学科交叉、高水平中医药创新平台及国家级产业孵化器支撑,产学研用高度结合,不断开拓进取,助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医人也要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