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林毅:从六郁治乳,脏腑定位于肝脾肾
▲林毅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一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桂派中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羊城名医”、“南粤最美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医精诚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最美中医”等荣誉获得者。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图为林毅教授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视频拍摄现场接受采访。
2017年12月18日上午,全国名中医、全国著名中医乳腺病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林毅教授来“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视频拍摄摄影棚接受采访。
▲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延滨对话林毅教授
林毅,福建省古田县人,1942年出生于医学世家。“出生时父亲为我取名为“毅”,并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希望我将来能以”仁心仁术大济人世苍生”的精神传承医学。”怀揣着家族的希望,年轻的林毅走进了医学殿堂,一切仿佛在冥冥之中有了定数。“如果说是命运让我选择了中医,那么正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与神奇疗效让我深深爱上了中医。”把中医优势与特色发挥到极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病人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成为林毅奋斗一生的目标。她不断从现代医学的难点与盲区中找到切入点,理直气壮沿着中医自身规律发展,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方法自信,疗效确切。
▲从自己的名字说起,回忆自己出生的年代,林毅的眼睛闪烁着深情的目光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林毅的父母从福建投奔江西赣州叶挺的第四十九军做军医,而林毅就出生在军营里。年轻的时候,林毅非常痴迷航空,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中医学院,林毅曾一度失落,几天不出门。她说,父亲当年的老朋友、卫生厅黄征厅长得知情况后开导我:“你们是西医世家,对中医可能还不了解。中医博大精深,很有前途,你一定要去读,一定能读得好!你一定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中医学的魅力”。面对命运的弄人,凭借坚毅顽强的性格与家国情怀,林毅迅速走出低谷,确立了奋斗一生的目标,“学好中医、振兴中华”。大学实习时,林毅独自用中药成功救治一例“伤寒夹色证”疑难病急诊患者,这一病例令她深刻体会到传统中医药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神奇魅力,更坚定了林毅走中医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1984年,林毅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桂林市中医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医乳腺病专科。199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到广东省中医院工作,挑起了两广中医乳腺学科带头人的重担。她带出了两个国家级的乳腺病重点专科,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国家中医药乳腺病治疗的主力军,并誉满全国。
▲林毅教授的第一代学术传承人司徒红林教授已成为广东省中医院乳腺领域的主力骨干
已年过七旬的她,仍坚持每周六天的临床工作。林毅常说:“我现在能够忙起来是好事,说明民众需要中医,说明我们中医有生命力!”
▲讲到乳腺病的防治,林毅教授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乳腺疾病发于六郁
林毅在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从六郁治乳”学术思想,认为乳腺疾病发于六郁、治于六郁。从气郁、湿郁、痰郁、食郁、血郁、火郁入手辨治乳腺病。对乳腺病的治疗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贯穿于临床,运用于增生性、肿瘤性、炎性三大类乳腺疾病诊治中。
六郁是乳腺病的基本病机
六郁既不是独立的疾病,也不是单纯的症状,而是各种内外因素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结聚而不得发越的一系列证候之总括。无论是中青年因实致郁,还是老年因虚致郁,都可引起人体气血不畅、湿食郁滞、痰瘀交阻,阻于乳络,出现疼痛、肿块,肉腐成脓,形成乳腺增生性疾病、良恶性肿瘤、乳腺炎性疾病等。因此,六郁是乳腺病的基本病机。
六郁治乳脏腑定位重在肝脾肾,临床实践具体体现在:①运用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②因期制宜、分期论治乳腺癌;③“平衡脏腑、提脓祛腐”中医综合疗法乳腺炎性疾病等中医特色疗法,形成了乳腺病独具特色的中医诊治学术体系。
治乳从气,不离乎肝,不止于肝
“百病生于气。”“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宜升发而疏泄。女性多愁善感,易情志抑郁,疏泄失常,木旺克土,犯胃克脾。以致津布失常,凝聚成痰,血滞成瘀,渐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相兼为患,阻于乳络,发为乳腺病,因此,病虽言六郁,均需疏肝理气为先,疏肝同时兼治脾胃。林毅博采众家,兼收并蓄,创“治乳从气,不离乎肝,不止于肝”之论。
治乳需治痰,顺气调脾肾
岭南之人体质以痰湿为多。恣食肥甘厚味,暴饮生冷;湿邪中阻,蒙闭气机,皆可凝聚成痰。“痰”因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凝聚而成,“痰”具有皮里膜外、全身上下无处不到的特点,脏腑、躯体、四肢百骸、肌肉皮肤均可侵犯。
林毅强调治痰应先治气,正如丹溪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脏腑气机失调,水津不布,必致津液停蓄而生痰。可见痰之生成与气密切相关。临床运用中常从补气、化气、理气、降气四个方面入手,可获较好疗效。
乳腺病六郁 重在肝脾肾
《黄帝内经》五郁与朱丹溪六郁都认为五脏气机的运行失常是郁证的病机实质。然郁证病变部位终需落实到具体的脏腑。林毅认为乳腺病六郁证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脾、肾,尤以脾胃关系最为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枢纽。调理脾胃在乳腺疾病诊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林毅认为乳腺疾病“脾胃”发病模式为:脾胃虚弱-湿困脾胃-湿浊中阻-湿热蕴胃。脾虚湿邪内生,湿易困脾,阻于中焦,升降之枢纽被阻,诸郁丛生,内环境日益失衡,致六郁病机产物尤其是痰瘀搏结渐深,乳腺病也逐渐从良性疾病向恶性疾病发展。因此,林毅在乳腺病治疗中始终贯穿调治脾胃发病模式的理念,处方用药始终重视醒脾健脾,以启运化、祛湿化浊以恢复中焦之升清降浊,从而延缓、阻断与逆转疾病的进程。
临床上各类乳腺疾病都与脾胃关系密切。或脾胃先病累及他脏,或他脏先病而后伤脾胃。若脾胃受损五脏六腑难以濡养,诸病难治。尤其是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更是如此。因为不论何种情况,内治者均要通过脾胃受纳、吸收、运化,药物才能发挥疗效。若脾虚胃弱,运化失常,任何灵丹妙药都不能吸收,转输脏腑经络,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切不可忽视脾胃在乳腺疾病证治中的重要地位,将调治脾胃贯穿于始终,治疗策略体现在提出“急则治标,顾护脾胃;缓则治本,调补脾胃;无证可辨,治以脾胃;病防渐进,培补脾胃”等方面。
“从六郁治乳”理论对乳腺病诊疗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成为林毅乳腺病学术思想脉络的主干。
临床实践中:
(1)乳腺癌发生发展是在内环境失衡基础上,产生六郁蕴结乳络为标,因虚致实;六郁又进一步加重内环境失衡,因实而虚,终致虚实夹杂,恶性循环。诸郁中,尤强调痰的影响。治宜分期辨证施治,总以平衡调治为宗。
(2)乳腺增生病能中不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基础上的中医药周期疗法更具优势。
(3)乳腺炎是中医全程治疗优势病种。不同炎性疾病“异病同治”,治疗总以消为贵,以通为用。“平衡脏腑、提脓祛腐”综合疗法是“通”法的综合运用,是“从六郁治乳”思想在乳痈治疗中的充分体现。
更精彩内容,敬请期待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后续发布。
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广东作为岭南医学的故乡和南药主产地,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广东省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心支持、中医药人的坚守和传承。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视频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拍摄完成岭南地区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岭南名中医,得到了康美药业冠名赞助,中智药业、广东一方、四川新绿色特约支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人士关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广东中医药”官方微信,我们也会陆续放出花絮!
拍摄相关事宜与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工作组邮箱:lingnanmingyi@163.com
电话(同微信):18026331605、15911051605
福利来了!一号难求!
摄制组公开征集名医现场问诊患者。
在本文后留言(为保护隐私,留言不公开),即有机会获得名医问诊机会!摄制组甄选后,将联系确定具体问诊的时间和地点。
1、主诊专家:包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邓铁涛中医学奖获得者、省名中医。
2、留言内容:姓氏、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病史简述。
3、相关费用:问诊免费。患者交通住宿、及可能产生的医药费用等由患者自理。
4、患者隐私:摄制组保护患者隐私。■
【来源:广东中医药“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摄制组】
延伸阅读
国医大师禤国维:关键在于我们脑袋里是不是装着中医思维!
周岱翰: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带瘤生存”是中医治癌的优势,不要过度担心与恐慌
蔡炳勤:中医手术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的“九针”显然就是中医手术用的
刘茂才:“脑主神明”不是离经叛道,它和现代医学更能融会贯通
沈英森:学好中医需要“ 熟读、勤练、博览、精思 ”
名中医李丽芸的养生秘诀
林丽珠:中医治疗肿瘤要全程介入,不要把中医当成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春天养肝明目正合时,张梅芳教授从医55年的护眼经验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