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人民法院报: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他国抢先申请专利,怎么办?

人民法院报: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他国抢先申请专利,怎么办?

▲日本某地汉方药店,各种汤剂各种丸……惊呆了。像不像你家小区门口的中药店?

导读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日本、韩国等国企业抢先在海外申请了专利,国内中药市场近30%、国际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国外企业占领。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靓丽名片。

2017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面体现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开始施行,该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随着该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中医药是中医与中药的统称,中医是指中医学的各种理论疗法,中药则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制剂的总称,其中包含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和浩瀚的文献,有无价的知识、方法、技术需要得到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于学习借鉴西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模式基础之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主体的多样性、客体的复杂性、形成的长期性、应用的普适性等特点,都使之有别于其他知识产权客体。

因此,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知识权保护的需要,导致大量中医药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和生物资源流失。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日本、韩国等国企业抢先在海外申请了专利,国内中药市场近30%、国际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国外企业占领。

随着整体医学理念和自然主义理念在全球的崛起,特别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迅速传播,世界各国对中医药产生了深层的认知和更多的需求,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将中医药传统知识推为公共知识,并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后进行专利抢注,进而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战略,遏制中国本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对中医药国际医疗行为或者交易活动构成不合理限制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对中医药走向国际设置技术壁垒。以致形成了传统中医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不平衡也不公平的国际竞争格局。因此,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是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第十二专题将中医药知识产权定义为“包括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可获得的权利和无法直接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实现保护的传统知识权利”,因此,应加大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力度。

首先,要适当修改、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一是要修改完善专利法和专利审查制度,充分发挥专利法保护中成药处方、复方药组分处方和单味药组分处方、中药材生产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的作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专利审查和保护制度;二是修改完善商标法,建立统一、完整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通过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保障我国道地中药材的质量,并为道地中药材的出口贸易提供全方位保护;三是修改完善著作权法,探索对中医药传统知识名录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为传统医学行医者对医药配方和文本的知识产权提供切实保护。

其次,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只能对基于传统知识利用而产生的新成果进行保护,难以对中医药传统知识提供卓有成效的保护。而我国中医药产业在技术创新竞争中处于劣势,国外企业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掠夺性、商业性开发不断增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因此,亟需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遏制这种文化、知识的掠夺。事实上,包括印度、泰国、韩国等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对传统医药知识都已建立较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成功的保护模式。

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当前我国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方面亟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并规范管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建立完善的权利人知情同意机制、知识来源披露机制和惠益分享机制,以抵御不当占有和不公平使用,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

二是结合生物多样性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规定要获得基于中国的生物资源或相关的传统知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知识,必须事先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有效阻止其他国家对来自中国的任何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侵害。

三是建立野生中药材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预警制度、中药材标识制度和道地中药材认证制度,确保野生药材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最后,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发源地的优势,研究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创新发展规律,积极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医药知识产权与中医药标准化的结合与平衡,探索发展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模式,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制定相关的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防止其他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抢占中医药标准的制定权,积极推广中医药保护的中国经验,努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并走向新的繁荣。■

【来源:中国中医、人民法院报 作者:丁文严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延伸阅读 来源:知乎】

日本汉方遍地开花,中国中医拱手让人?

▲日本某地汉方药店,各种汤剂各种丸……惊呆了。像不像你家小区门口的中药店?

有一样被誉为中国国粹的宝贝,长久以来不为中国人重视,甚至一度被打压遭摧残,由它而起的乱战纷争此起彼伏,从未熄止。然而,正是这一宝贝却被东洋名曰日本的小岛国觊觎惦记了上千年,一度还想占为己有。

这宝贝,不是日本人膜拜的中国菩萨,不是日本人手写的中国汉字,而是在日本遍地开花的——中国中医。

1、日本的中医发展令人震惊

有图有真相,看图——

▲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

▲这家日本汉方药馆名字就叫《惠信堂》,默默想起《同仁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各种堂……

▲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样真的好吗!

▲日本某一汉方药馆的调剂室,忽略上面的日语,和我大陆的药剂室一模一样有木有!

▲日本汉方馆里的汤药标价,中国人买中药一看便知,给钱就是,简直了!

▲日本汉方药局视中国的汉方药为【秘药】,本土化的老中医,真是他乡遇故知。

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

2、1500年前,零星东传
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3、隋朝时代,正式东传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4、江户中期,迅速发展
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5、明治时期,遭取缔
日本医学主流从汉方医学转向西方医学,汉方医学甚至遭到取缔。

6、一战后,复兴

日本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汉方医学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

7、20世及70年代后,一派兴旺

汉方医学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给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其持信任态度,临床使用汉方药日益增加……

2、如今众多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

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他们认为,“汉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未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妇科治疗。日本医生们承认,与西药相比,汉方药相对便宜,且副作用小,汉方药对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病症往往有奇效。

0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0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0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0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05、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斯文会都在汤岛圣堂举办“针灸祭”,日本各针灸团体代表都会出席祭典。

有个中国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对她的行为表示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东,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

▲日本人早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

日本民众热爱中医药并非没有道理。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对191个国家进行的“健康寿命”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寿命为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是世界上拥有最长健康寿命的国家。日本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长寿的记录,除了重视体育锻炼和有先进医疗条件外,最主要是讲究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饮食调养。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在日本人保持长寿的记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3、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

在中国每隔三个月就会掀起取缔之声的中医,在日本却如此人见人爱。你可知道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你可知道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

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

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医不是被小日本偷走的,中医是被我们拱手递给别人的! 身怀“宝玉”而不自知,更不懂珍惜,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悲哀吗?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担起重铸中华医魂的重任。复兴中医中药,人人有责!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

【来源:中国中医、人民法院报 、知乎】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