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国家大局的作用
▲王国强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专访。巨锋/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对于中医药工作而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永远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中医药系统必须主动承担起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独特优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独特贡献的使命,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充分发挥好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发挥独特优势,建设健康中国
增强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社会建设部分的重要内容。王国强表示,在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中医药可发挥更大作用。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任务和举措。王国强说,中医药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扩大中医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增强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这就要求我们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王国强认为,要围绕“三个作用”,以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满足人们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需求。
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态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当前,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王国强表示,要进一步释放中医药“五种资源”潜力活力,提高中医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近年来,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助推发展动能转化的有力抓手,如北京启动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试点工程,上海探索中医适宜技术向服务产品转化和中医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的技术路径等。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王国强告诉记者,应从供给侧入手,以需求为导向,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全新服务模式,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产生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释放新动能,实现总理所说的“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为推动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勠力同心,狠抓落实
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王国强表示,中医药系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王国强强调,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日趋良好,中医药系统应勠力同心,狠抓落实。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从全局出发谋划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时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中医药的施工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王国强表示,要确保中医药法全面实施,制定好配套文件,保障相关重大创新制度如期出台,并要善加利用中医药法,着力破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落实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制定各地区的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为深化医改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医药元素”。要发展好民族医药,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民族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发布民族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支持民族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
“必须始终坚持久久为功狠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王国强说,“让中医药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栗征】
【延伸阅读 】
撸起袖子,全面发力!
2017年广东中医药抓好“九个着力”
▲1月20日,徐庆锋局长作工作报告,部署2017年广东中医药工作
1月20日,2017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作工作报告。徐庆锋在工作报告中对2017年广东中医药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撸起袖子!2017年广东中医药将抓好“九个着力”
(一)着力推动中医药融入健康广东和卫生强省建设。
一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启动40万人口以下的欠发达地区5家以上县级中医院建设,达到250张床位;启动欠发达地区8家以上县级中医院升级建设,补齐床位缺口。
二要参与卫生强省“强基创优”、“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建设“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
三要着力抓好一揽子规划的贯彻落实。明确任务分工,实施重大项目。,加强督导考核。
四要加强信息报送。各地每季度要报送一次中医药工作推进情况,对进展不力、影响全省工作进展的地区,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问责。
(二)着力推动中医药法治建设
一要推动《中医药法》的贯彻实施。举办《中医药法》宣贯骨干培训班。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适时启动《广东省发展中医条例》修订。
二要推动《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贯彻实施。
三要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推动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
四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中医药法律顾问制度,法治专题宣传教育。
(三)着力推进中医药改革。
一要推动中医药融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15个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做细做实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签约包;积极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
二要坚持中医特色,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服务特点,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
三要推动中医药融入全民医保制度建设。
四要推动中医药融入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推动公立中医医院落实“两票制”,落实分类采购等。
五要推动中医药融入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六要研究制订《广东省中医连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及《广东省中医连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四)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要加强地市、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力争尽早实现每个地市有一家三级中医院,每个县(市、区)有一家二级中医院和全省人均中医病床拥有量达到每千人口0.55张的目标。
二要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建设,打造“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三要整合中西医各自优势,推动建立联合攻关的科研协作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疾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要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五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五)着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一要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力争县县中医院有“治未病”科,乡乡卫生院提供“治未病”服务,拓展治未病服务领域。
二要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
四要培育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中医药特色为主的医疗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
五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支持“互联网+中医药”发展。
(六)着力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
一要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启动实施3个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建设。
二要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抓好中医优势病种突破、中药制剂研发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等项目。
三要凝炼一批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组织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要指导中药标准化、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中药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建设项目。
五要加强对单方、验方及中医药特色技术方法的研究。
(七)着力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一要打造领军人才。配合做好第三届“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第四批全省名中医和第二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的评选表彰工作。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平台。优化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远程网络教育平台以及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
三要强化人才培养。国家级和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以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培训,做好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及规范化培训,运用中医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培训推广适宜技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农村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等工作。
四要持续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的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工作,拓宽基层中医药人员成才路径。
(八)着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交流传播。
一要永续弘扬大医精诚,补好中医人的精神之钙,整个行业形象。
二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培育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多层次中医药健康科普宣传活动。
三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成《悬壶岭南》纪录片的拍摄、《本草药灵》动漫片的制作以及《药王之王》手机中医药游戏的开发,出版《悬壶岭南》书籍等中医药科普丛书,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岭南中医药技艺列入各级非遗名录。
四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继续推进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五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重点区域建设和中药材海外资源开拓,以青蒿素抗疟援非项目为突破口,助推“一带一路”战略。
(九)着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每个党组织和每名党员。
二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结合行风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五不准、五严守”等规定。
三要加强中医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大医精诚”和“广东医生”精神,培育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广东中医药】
延伸阅读
习近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刘希彦: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早上洗澡、多吃水果
三位肿瘤院士总结:10条不得癌的建议,都是你能做到的!
协和医院于康:轻松吃掉三高,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