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周岱翰:去除肿瘤不等于根治,更具现实意义的路径是……
#大医精诚
为弘扬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广东省启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中医大咖们结合临床实践谈热点健康问题,分享成才之路,学术观点等等,干货多多,精诚满满。
计划用3年时间拍摄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视频将在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首播,逢周一、周三推送。
▲国医大师周岱翰访谈。视频选自《大医精诚——广东名中医系列视频》
周岱翰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肿瘤研究所所长、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1941年生于广东汕头,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药大学前身),自此以后,他便在中医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并成为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开创者。
▲周岱翰教授接受“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摄制组专访
十个病友,七张照片
周岱翰教授的病友李女士说,2011年的时候,我们到主任的诊室里面去看主任。这以后的每年,我们当初一起看主任的那10个病友都会跟主任相聚。我们这一群人里面有一个口号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就是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这也是我们相互之间的鼓励。
照片里的这十个人,都是“带瘤生存”的癌症患者;这样的聚会他们已经坚持了7年。他们说他们是一群和时间、疾病赛跑的人,之所以还没有被“取消”参赛资格,全都是因为周岱翰教授。
▲和医生们讨论病人的治疗方案
周岱翰教授说,肿瘤治疗的终极目标,就是治疗以后,有好的生活质量,有长的生存时间,这个是现代医学提出的终极目标。跟我提出来的“带瘤生存”是异曲同工。所以“带瘤生存”是长远的目标,而近期目标可以在短时间去除肿瘤,但去除不一定等于根治。所以我提出这个理论在现实治疗上有现实意义。
周岱翰教授的中医之路
1941年,周岱翰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医生家庭,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太宽裕,作为长子的他,考大学时便选中了既免学杂费又有补助的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自此开启中医之门。
周老说,我们一进大学就学习《内经》等中医经典,就开始背经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试的办法就是你能够背出经文,你就上光荣榜。周老那个时代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干扰,学生时代背诵的经文到现在受用无穷。
倡导“带瘤生存”,开创岭南中医肿瘤学
正是受到古代先贤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等论述的启发,上世纪70年代,周岱翰教授率先组建肿瘤研究室、1987年创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于80年代末提出“带瘤生存”的重要理念,并开创岭南中医肿瘤学。
周教授表示,想短时间把疾病去掉,不一定现实。而务实的状态(方式),就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治疗,然后把病人的症状去除,但是疾病治疗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长的时间。所以古人很早提出“带疾终天”,就是带着疾病享受完天赋给你的寿命。我想古人提出来的“带疾终天”理论用到今天的各种疾病上,那是很现实、很理智、很适用的治疗理念。
从中医学子到国医大师,如今已77岁的周岱翰,从不满足于只从古籍中汲取营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他常年保持订阅杂志数量最多的记录。除了医书,还喜欢看《科学世界》等报刊杂志。
中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时空概念上反应出来的
周岱翰教授说,中医特别强调时间概念、强调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适时辨证论治。时间概念,是中医辩证论治的依据(之一)。人的寿命也是用时间来表述。西医学强调结构决定人的功能,结构是一个空间概念。可以说中医跟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时空概念上反映出来的。
我们讲宇宙,宇是什么?宇,是天地上下八方,宙,是古往今来的时间过程。所以中医跟西医时空概念有不同。
做医生,首先要有仁心,还要有仁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周岱翰总拿这句话勉励自己,在发展肿瘤学科、在临床实践中与时俱进、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要求做医生,首先就要有仁心,要有仁术,你才有资格做医生。要树立一种精神,就是拯救含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人道主义。然后,要有好的医术,你没有好的医术,你就没有资格做好的医生。
每个医生秉承大医精诚的理念,这个是做医生最起码的资格,没有这种精神你就不能够做医生。我们将和大家共同努力,秉承这种精神。■
本文选自《大医精诚——广东名中医系列视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逢周一、三推送,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
周岱翰: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带瘤生存”是中医治癌的优势,不要过度担心与恐慌
国医大师禤国维:“大医精诚”就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正片|蔡炳勤:中医,摒弃了手术就是丢掉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