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王国强一行听取深圳市宝安区建设“中医药创新之都”汇报

王国强一行听取深圳市宝安区建设“中医药创新之都”汇报

1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余海洋等一行在广州听取了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建设“中医药创新之都”工作汇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陈元胜出席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主持汇报会。

会上,深圳市宝安区姚任区长受区委黄敏书记的委托,介绍了该区基本情况和中医药工作总体思路,梁敏华副区长汇报了建设“中医药创新之都”具体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瑛、区政协副主席廖欣,区卫计局、投资推广署、中医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
听取汇报后,王国强副主任对深圳市宝安区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宝安区委区政府把推进中医药发展作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要求;符合人民的健康需求;符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医药强省战略要求;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要求。
王国强副主任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七点要求:
一是认真全面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发展中医药的指示精神,抢抓时机,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找准一条主线贯穿“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二是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把五大理念贯穿在“中医药创新之都”的建设中。
三是充分利用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这“五大资源”,形成推进“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是把“中医药创新之都”工作与深化医改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与国家有关政策、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
五是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规划,选准重点,明确优势,瞄准目标,分阶段实施。
六是补足短板,提炼优势和特色,从中医药人才、服务模式等方面入手,塑造中医药服务品牌,让百姓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七是结合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的要求,探索宝安区中医药改革突破点,将宝安中医药创新之都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宝安经验”,延伸到全国。
据悉,深圳市宝安区自去年10月开始启动“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工作,该项工作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以“四大创新”推动“五个中心”建设。“四大创新”即:创新中医药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中医药研究交流模式、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五个中心”即: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区域中医药科教中心、区域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区域中医药产业中心、区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
为推动这项工作,宝安区目前已成立了“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敲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建立了任务分解表、项目库,明确了进度安排和任务分工。中医医疗方面,2015年12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宝安中医院(集团)。宝安区政府正在康美药业集团洽谈合作建设1家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和1家中医骨科医院。中医科教方面,宝安区政府正在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洽谈合作举办中医药特色学院,已为合作项目准备了用地。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拟于2016年6月,与世界中联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举办中国(宝安)中医药博览会。中医药产业方面,宝安区政府已与康美药业签署了《医疗健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计划斥资30亿元重点打造中医药文化交流、药品交易、大健康业务等项目。1月27日,康美药业智慧药房项目在深圳正式启动,智慧药房总部即将落户宝安。和顺堂计划在宝安区设置名中医诊疗中心。中医药大数据方面,启动“智慧宝安”“1+6+N”系统,实现全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由功能化向智慧化发展。宝安区中医院(集团)已正式启动全流程“网上医院”项目,市民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预约挂号、在线候诊、诊中支付、诊后随访等。
来源:深圳市宝安区卫生计生局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