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气脉络:针灸与调气
针灸与调气
针灸分针与灸,此外还有针上灸。针就是直接下针,而灸是以艾草闷烧来加热。针上灸跟直接灸其实并无不同。
在足三里直接灸,对全身的循环都有影响,但是对足三里以下到脚部的血液循环,则与针刚好相反。
当灸某穴道的时候去量身上的循环,跟针某穴道去量的脉都一样,但是量足三里以下的循环,是灸的话循环会增加,是针的话,循环会减少,十针九泻。
不过,虽然灸增加了穴道以下的血量,但是对整个身体来说还是太少,而且还只影响一只脚的血。所以就治病的立场而言,针与灸的结果并无差异。
但若是阿是穴的话就有差别。如果选用阿是穴,大部分用灸的情况会比用针好。
假如要用针,一定要用提插等补手法。十针九泻,一定要记住,真下去对那穴道点跟其下面(远心端)的穴道都是泻的,古书上早有记载。
针灸的目的,有点像我们再弹吉他之前的调弦、修正乐器的走音。本来每一条经络都有自己的共振频率,心脏打一个波,每一个内脏及其经络有一个共振频率。
经络不对了,频率跑掉,就像乐器走音,因此必须调回来。针灸就像调音,而针上灸可以把热直接由金属针传到组织较深的部位。
所以如果穴道较深,针上灸会有一些好吃,但也有因为下针而泻的坏处。
用艾草熏基本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艾草点火,药气会出来,另外一个是它的热。
事实上所谓的“周林气功机”,就是模拟艾草,艾草熏的波长是比较偏远红外线的。周林气功机是最早发明的,后来日本人的远红外线仪器都是抄模。
远红外线跟灸的主要目的,都是加热。事实上比较接近水的透过光谱吸收量少,大概在1100毫微米(nm)以上,也不接近血红素的吸收光谱,血红素吸收光谱大概是800多毫微米,所以用1100毫微米以上的波长就比较深部加热。
灸比一般的加热有效,红色光(700毫微米到800毫微米)不太容易进到身体里去,因为它较为接近红细胞的吸收光谱,所以在表面碰到红细胞时就被吸收掉了,无法再往里头一点加热。
而到了1100为毫米以上,水的吸收也很少,此种波长之红外线就更能深部加热。
有时穴道比较深的,用热敷的效果比较慢,因为只应用传到及对流。
用红外线加热效果就比较好,因为是以辐射来传热,可以透过皮肤及肌肉直接向更深层加热。
一般来说,红外线波长不同,其加热效果就不一样。所以事实上周林气功机有特定的结构、特定的波长,日本人在这个研究上花了很多钱。
另外古书上说要“灸”足三里,与“针”有何不同?前面提过,就效果来说灸和针没有什么大不同,我们人的细胞壁是脂肪做的,和猪油很像,一加热就会融化,融化就会软,软后共振就会变。
实际上,下针之后,是下针处离心远程的血变少,而其他的地方血变多。
灸其他地方与针的结果一样,血会变多,但灸的地方以下,血循环会变大而非变小。所以不管是针或灸,都是如同把这个穴道捏住,而改变其共振方式。
内脏是把经络耦合起来,穴道是小耦合共振腔。所以针灸足三里后,第三、第六、第九个谐波能量增加,因此国外说用功能性核磁共振仪看到针足三里使头上血流增加的现象,其实没什么好惊讶的。
我们由第六谐波的能量增加就已经知道了,不需要用几千万台币的功能性核磁共振仪来证明。
——《看懂经气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