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南怀瑾先生:朋友之间,立场不同了,做法就会两样

南怀瑾先生:朋友之间,立场不同了,做法就会两样

讲起老朋友来,常听到一些人说,张三当官了,架子也大了。

我听见这话就说,不是张三架子大,是你李四不懂事、糊涂。

因为张三、李四都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可以这样讲他们,我说我过去的观念也是一样,现在读了很多历史才懂,一般人都骂朱元璋不够朋友,当了皇帝以后,把过去贫贱时的一些老朋友,都一个个杀掉。

试翻开历史看看,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当了皇帝,实际上很想念那些当年光着脚板种田,脸上涂了泥巴打架的朋友。

他下个命令把这些朋友找来,还给他们官做。

这些乡巴佬,到了朝廷,开了会(上朝)下来,和一些大官们摆龙门阵:“这个皇帝算什么?想当年我还打他屁股哩!”

专门瞎扯这些事。朱元璋听了,自然受不了。

从这里可知朱元璋对他们好,可是这些乡巴佬自己不知道所处的是什么位置。

老实说,他们这些人关起来和朱元璋再打一架玩儿,不给别的人看见,也可以啊!

但当着许多大臣面前,摆这些龙门阵,朱元璋怎么受得了!不得已只有杀了他们。

人生本来就是唱戏,他上了台扮皇帝,你在他后面做鬼脸,他的戏还能演?

你扮臣子,你只好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还要叫得好!下面还有很多观众在看这台戏,也要为观众着想。这也就是朋友之道。

同事也好,同学也好,同乡也好,位置不同,做法就两样。

尤其要公私分明,谈公事,阶级分明,科长就是科长,科员就是科员,该行礼的就行礼,尽管一肚子牢骚、委屈,下了班找一个地方单独谈,没别人在,这时候恢复老朋友立场,打一架都可以。

齐桓公和公子纠,是兄弟也是政敌。

管仲没有得志的时候,原来是帮助公子纠的,那时另外还有一个大臣名召忽,当时公子纠死了,召忽也拼命作战,为公子纠而死,但管仲并没有殉职。

这样说来,管仲的人格还是有问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当时帮助齐桓公成功,有名的名臣是鲍叔牙。

桓公问鲍叔牙,如果想成霸业,把齐国治好,谁是好的人才?

鲍叔牙就推荐了管仲。但管仲曾经在作战的时候,用箭射过齐桓公,幸好没有将齐桓公射死,而射中了衣带钩。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推荐后说,管仲这个人曾经助过公子纠,而且用箭射过我,幸好只中衣带钩,我没有杀他,已经够宽大了,你还要推荐他?

鲍叔牙就说,你要振兴国家?还是要报私仇?

你如果想成霸业,就不要记私仇。

因为他是人才,当他帮助公子纠的时候,应该射你的。各为其主,立场不同嘛!齐桓公也有汉高祖相同的气度,因此用了管仲。

大家交朋友,常引用历史上管鲍之交,把管仲与鲍叔牙的交情,来比拟知己之交,但要真正达到那个程度太难了。

中国五伦之道,朋友一伦是很重要的,也很难的。像管仲与鲍叔牙这种知己的朋友,在历史上只这么一个例子。

任何人一辈子都难得有这样知己,管仲最穷的时候,生活一切都依赖鲍叔牙。

共同做生意赚了钱,管仲自己就多分了红利,鲍叔牙也不在乎。这还不算太难。

齐桓公成功了,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这也还不算难。

管仲晚年就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人生得一知己太难。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