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南怀瑾先生:我送一位外交官朋友的对联,在社会上做事,不妨参考参考

南怀瑾先生:我送一位外交官朋友的对联,在社会上做事,不妨参考参考

◆ ◆ ◆ ◆ ◆

记得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当外交官,要出国去,一定要我写一张字给他。我说几十年没有拿笔,我那两个字难看到极点,他说反正非写一张不可,结果我就写了两句元代人的诗“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世间上的事情靠你有远见,就是“高着眼”。

有一天这位外交官请客,有二十多个人,就研究我写给他的这第二句话,“宦情不厌少低头”。做官的人究竟应该多向人家低头拍马屁呢,还是说不必要太拍马屁?这个“少”字原意究竟是哪个意思?我说我只晓得照抄,至于原意,你问那个元朝作诗的人吧。不过我也认为这个“少”字太妙了,是双关语,必要的时候你多低一点头也可以,要做文天祥就不必低头了。其实岂止宦情做官呢,你们大家在做生意也可以换一个字,“商情不厌少低头”,该赚的钱就赚,狠起心来你也赚,不该赚的钱就不要,就不低头了嘛!教书的人,教情嘛,也不厌少低头,是一样的。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孟子在这里说到看相、看一个人的眼神的道理,我们可以借用佛家禅宗的道理再做一点发挥。禅宗有一个术语“见地”,所谓见地,前面我们曾经引用过元人的两句诗:“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这就是说,世界上的事情,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有头脑、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被现实所困。因为透过现实可以看到未来,透过一点而看到整体。这就是人世间应有的“见地”——“世事正须高着眼”。

下一句诗“宦情不厌少低头”,对于正在求学的青年人来说,暂时没有必要;如果将来到社会上做事,尤其是做官,则不妨参考参考。不过,做事、做官太讲骨气的话,甚至桀骜不驯,那就不太好了,有时候需要稍稍低头时,不妨稍稍低头,只要不是做坏事,没有关系,自然可以受益。(《孟子与离娄》)

“疏通知远,《书》教也。”《书经》又叫《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也不止讲历史,而是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部资料。现在西方人学历史(现在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多半是由西方的观念来的),是钻到历史学的牛角尖里去了,是专门对历史这门学识的研究,有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注解,历史对于某一个时代的影响。中国过去的情形,学术家与文学家是不分的,学术家与哲学家也是不分的。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这个“远大”的道理,我讲个最近的故事来说明。有一位做外交官的朋友出国就任,我送他一副对联,是抄袭古人的句子:“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一般人应当如此,外交官更要善于运用它。对于世局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要有眼光,要看得远大。“宦情”是做官的情态,要有人格,尤其外交官,代表了国格,代表全民的人格,要有骨头,站得起来,少低头,并不讨厌“少低头”。不能将就人家,要怎样才做得到呢?就是懂得历史——疏通知远——这是《书经》的教育精神。(《论语别裁》)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