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皇上,这是喜脉啊!”别傻了,古装剧里的把脉都是骗人的!

“皇上,这是喜脉啊!”别傻了,古装剧里的把脉都是骗人的!

01

小编最近对把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天缠着麦冬老师学习。
别问为什么不找大师兄和辛卯老师,他们太忙了。
尤其是疫情期间改成了网上问诊,太多人排队等待,大家都不忍心打扰他们。
言归正传,这一学把脉,还真就让我发现了个惊天大骗局。
古装剧里的把脉都是骗人的!

你看这太医的手搭在哪儿了?手腕中间啊!
请问,你这样把脉能把出个啥来?脉都找不到啊!
更要命的是,这位太医竟然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喜脉。
小编还特意请教了麦冬老师,答案还真是太医错了。
相信大家对于把脉的最初印象几乎都是来自古装剧,但不得不说:
大部分古装剧的把脉手法都是错的,编剧也是真的敷衍,就知道欺负外行人。
连装都懒得装了,把脉可是中医的灵魂啊,你这不是在自毁中医的文化根基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这神秘的东方医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切”——把脉。02

首先,把脉把的到底是哪儿?
你以为的把脉:把手放在病人手腕处任一位置,手指动一动,冥思苦想一小会儿,就能说出个一本正经的病名来了。
事实上,这手法可能会瞒过大部分看众,但是却逃不过专业中医人的眼睛。
正确的把脉手法应该是这样:
首先要中指锁关,这是大前提,然后沿着大拇指一侧的手腕,下滑寻找凸起的一块骨头,叫桡骨茎突。
中指按压桡骨茎突,前移约一个指肚大小,稍微用力按压。
将食指和无名指搭上,开始找脉,当感受到指肚下有跳动的感觉时,那就找到脉了。

两点需注意!
第一,中指前移不可过大,移到手腕中间或者小指一侧,都是不可取。
第二,学会变通,脉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要适当小范围寻找脉。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还对一种把脉印象深刻,叫“悬丝诊脉”。
顾名思义,用一根丝线缠住病人手腕。
要知道,我们的脉很难找,更何况靠一根长长的线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脉象特别弱,手腕又肉乎乎的,每次我都得用手指重压才能感受的到。
再者,线能绑到正确的位置上吗?
综上,悬丝诊脉,不过是个唬人的噱头而已,无效。
还有人怀疑:把脉真的靠谱吗?能比得上西医的检测仪器吗?
当然,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用手按病人的桡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

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态。
把脉是由桡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所以,把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所以大家不要看有些人带头黑把脉,真正懂的人自然懂它的好处。
03

那我为什么要学把脉,我又不想当中医给人看病?
问这种话的人我只能说:朋友,格局小了啊。
你知道人生幸福的保障是什么吗?是健康!
央视曾点评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家庭医生”
但是这很难,要知道中国平均每667人才能分配到一名医生,这其实是一个最低保障的数字了。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啊,学会实用的医术这可是能一生受益的。
而把脉恰恰是中医的灵魂,脉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诊察脉象所得,总结梳理出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
也就是说脉诊是服务于疾病的判断分析和治疗过程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但如果没有老师带,学习脉法基本上是难如登天。
其实你学把脉的阻力无非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引导,没有想象力冲破手把手教会的观念。
现在就有一个最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守正把脉训练营第三期正在进行中。
当归老师的课深入浅出,说的都是大家能听懂的话,从而降低了学会把脉的门槛,只要认真学就一定能学好。
在这里一切都不是难题,只要你真的想学,并且有空杯心态,一定能学会把脉!
三期把脉训练营即将开始,就差你了,赶紧加入我们吧!

我是麦冬,把脉训练营的班主任。我在把脉训练营等你!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