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气脉真通和假通,气脉真通时的现象
◆ ◆ ◆ ◆ ◆
关于这个气脉的通畅,三脉七轮如何打开,七轮打开以后就是中脉通了,密宗认为中脉通了是第一步成功,不算是道哦!今天就是给你小周天、大周天、奇经八脉、三脉七轮,都搞通了,也不算道,这只是助道品的初步,才有个基础而已。换一句话说,学禅学佛的人这样才可以进一步谈禅定了。不然你定不了,你身体的障碍化不掉,不能脱胎换骨。所以“溪花不耐风霜苦”,你有什么资格说甚“深深海底行”!
很多人在感觉上通了,认为气脉真通了,到时间不打坐就难过,然后讲这是工夫来找我,说得神乎其神。真是可怜,因为你那是个病态啊!你身体不能轻灵,始终被身体感觉状态困住,到那个时候有周期性的难过一来,你非要坐一下不可。你不能够意念一定,神凝气聚就把它化掉!你做不到,这叫做工夫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我说这个叫做凡气通,只是身体的感受而已。
昨天还有一个朋友讲身上的气自己转起来,这是气脉,不过非常粗浅。我们如果把它归类,这是道家讲气脉之道的导引工夫。导引工夫发展下来的有五禽戏,后来的八段锦,乃至各种内功气功的修炼,还有我经常讲的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正统的佛家,是隋朝智者大师在浙江天台山创宗立派,山内山外之学。山外就是在家居士们也可以学的,修止观法门、六妙门及呼呵嘘等六字诀。慢慢发展下来的气功有三十六步的工夫,流到日本还保存了一部分。我认为这一类的气功都属于导引。导引也是帮助修道的基本锻炼,先把身体锻炼到健康无病,再来下手修道。否则修道工夫是为治病在做,求袪病延年而已。
现在一般把这个感觉转来转去叫做小周天,把人体前后的任督脉配十二辟卦,一阳来复的复卦,从后面督脉到顶是乾卦,前面下来配到坤卦,认为是小周天,这个还勉强可以。但是我们要千万记住,根据十二辟卦,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个月十五晚上,圆满的月亮从东边上来,这叫中气,十二节气这里叫中气圆满。六候为一节,节是阶段,越过另外一个阶段,所以一个月叫小周天。在身体上那么转,因此有所谓“进阳火,退阴符”的说法,这是元朝、明朝以后的讲法,是身体修道的解释法,我没有下结论说对不对,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一面也可以。退一步来讲,你们同学打坐,有时候精神很健旺,今天坐得很好,境界很好,心境很清明。没有念头,心情又愉快,可以说是阳火充沛,下一步一定大昏沉,要想睡觉了。那个昏沉也不错,那是退阴符,闷极了以后阳能又起来了。阴阳谓之道,有正面也有反面。所以我叫大家记住这句名言:“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月盈亏,比气血之盛衰。”可是这还只是讲到后天小周天的道理......
由于道家与密宗的影响,现在很流行讲气脉,气脉怎么样才是真正的通呢?许多人是在身上搞感觉状态,认为气走到那里,像虫爬一样,有股东西在动,或者发烧等等是气脉通了,但都不是,那只能叫“凡气通”。这个名称是我创造的,意思就是感觉状态,比普通感觉加强了一些,但不是真正的气脉通。现在这一段很重要,是讲气脉真正通了,就是这个时候,乃至密宗讲所谓中脉,也在这个时候通了。他把这个境界、工夫程序,都在这里告诉了我们。
“初时神入炁中,寂然不动,似乎槁木死灰”,真正得定的那种情形,神进入炁里,像装香肠一样,把肉装进来了。这是比喻,不是很妥当,只表示两个东西混合了。这个神代表我们佛学所讲的心,就是说思想、精神进到里了。是什么呢?不是呼吸的气,不要认为是天台宗的六妙门。拿儒家的观念来讲,打坐数息、随息是治心,就是佛家的调心。因为我们的思想很乱,拿个东西给你把握住,这个不算“神入炁中”。当“神入炁中”时,外面呼吸完全停止了,气脉完全通了。这时的现象是身体感觉没有了,身体的障碍没有了。我们现在都觉得有个我坐在那里,有这个肉体,如果没有感觉这个肉体,呼吸完全宁静,一切的思想寂灭停止了,就连那个灵明知觉之性也清净了,因为气的凝住,神与气两个结合了,也就是“神入炁中”。
“寂然不动”,这个时候清净寂然,佛家的说法是“空”,所有念头一切清净了,内外完全如如不动,这就叫做入定了。依佛家来讲这是正定的一种,这个时候人的外形好像槁木死灰。所以修行用功不到这个程度,都不要谈,那都是大家哄着玩!你恭维我,我恭维你,彼此交相骗,以为修道之人就是这么两句话,骗过去算了。
那么,这个定要用多少时间才会到达呢?不知道!如果你的运气好,应该说是你的善行功德够,就不会遭遇挫折,一路就上来了。假定你的工夫到这个程度,但是善行功德不够的话,还是要出毛病,各种所谓魔障、障碍会磨难你,所以修道人到这个时候屡成屡败。经常到达这个境界还不算难,可是呢,破坏掉了又要再来,再来就是要筑基,重新来过。再来比较快,但是你善行功德没有的话,再度遭遇魔障而失败,却没有机会再来了。这个要特别注意,这个地方是讲工夫的实际境界。
——南怀瑾先生《我说<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