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感冒,他让人感受到了中医魅力【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天气越来越冷,感冒的人越来多,来看下面的同学,不光自己的感冒治好了,而且还帮到了一位一筹莫展的妈妈~
实践经方,找回国学自信
几天前,我的一个同事愁眉苦脸地来求助我:女儿又重(chong 二音)感了,怎么办?
我说:有么症状?
她说:我问她,她也不讲,我只知道这几天她鼻音很重,有些咳嗽。。。
我说:怕不怕冷?有没出汗?有没咳痰?
她说:痰是没看到有,就是有时候咳两下,她都不讲,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想:有鼻音、鼻塞,咳嗽,是有太阳表证,可以用葛根汤,然后又重感,病程在七八日以上,病已入少阳,有些咳嗽,没有痰,可能是嗓子痒而咳,所以拟:葛根汤加小柴胡汤再加麦冬、五味子,再加附子,具体处方如下:
葛根20 麻黄10 桂枝15 白芍15 生姜15 炙甘草10 大枣4枚 干姜20 麦冬15 柴胡10 黄芩15 五味子10 黑附子10
因为我不是专业医生,如果按先生讲的伤寒论的原方,我怕她会不接受,而且药量比较大,可能也喝不下,所以按原方剂量的三分之一给药,跟她说如果效果不好,还是要按伤寒论的原量吃。
当天,她就买了药给她女儿吃。
第二天一早,她就兴冲冲地跑来跟我说:女儿的鼻音没了,鼻子不塞了,我看她昨天晚上睡觉都顺畅了,不过还有些咳嗽。
吃了三剂以后,她跟我说:没看见孩子咳嗽了,要不要再吃?
我说:她是重感,还是再吃两天吧,把体内寒气都驱出去,不然下次又重感。
今天早上,我再问她,她说:女儿的感冒完全好了!谢谢你!
我听了好高兴:我会帮到人了!而且让别人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开始相信中医,我也算是出了一点点力!
小道经方知识储备
非常感慨于这位朋友对于生命的认知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有人担心,有汗用感冒基础方是否不妥,其实方剂中不光有葛根汤的化裁,同样还合有四逆汤,这样就可以防止出汗太过。一般的感冒发烧感冒基础方还是很管用的~
基础方:
葛根60g 麻黄30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45g 炙甘草30g 大枣12枚 干姜60g 黄附子20g(或者黑附子)
以下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1.嗓子痒、咳嗽:
加麦冬45g 五味子20g
2.黄鼻涕:
加黄芩45g
3.黄痰:
加瓜蒌30g
4.白痰:
加半夏15g
5.偏头疼:
加柴胡30g 黄芩45g 川芎45g
熬药方法:
全部药材(包括附子)放到一起,尽量冷水泡半个小时。
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喝之前热透。
还有人担心剂量的问题,来说说这位的同学的处理,他没有把感冒基础方拿来就用,很多不了解经方剂量的朋友,可能因此望而生畏,反而不实践了,这个操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编还想说: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剂量,当时他处于汉朝,通过国家考古出来的度量衡,换算了剂量之后,一两约为15.625克,为计算方便,取15克。同样这不光是考古出来的 一个数字,也是经过了无数临床验证的。
小道经方 第三期34分钟左右 详细讲过剂量问题,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可以观看完整视频。
关于考古研究过程详情,大家可以参看以下文章: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古代一两到底等于多少克?
《伤寒论》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及配伍比例的研究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