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招摆脱嗓子干痒,反复咳嗽
午休间歇,按惯例,同事们都会在午睡前聊一会明星八卦。
说话间,小米突然毫无征兆的开始清嗓子,吭喀(hng k)不停。
同事们见状赶紧烧了一壶水,让小米多喝热水润润嗓。
小米往嘴里塞了一颗金嗓子喉宝,用沙哑的声音说:“咽炎犯了,老觉得嗓子里有东西,咳不出咽不下的,一会儿水开了我就把胖大海泡上。”
我:“小米咽炎犯了,吃含片治标不治本,小心越吃咽炎越重啊。”
小米:“啥?不可能吧,我吃完含片嗓子确实好了啊,怎么可能越吃越重呢?”
我:“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吃完含片嗓子没有彻底好,还反复发作呢?”
小米:“这么一想确实对耶,那为啥咽炎没彻底好呢?”
我:“看你这么痛苦,我来给你科普一波吧~”
为什么会得咽炎?
咽炎是炎症,从中医上来讲就是虚热,产生虚热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
①身体津液不足,濡养不好嗓子,会产生热。
就像沿海城市的小伙伴比内地小伙伴皮肤好一样,因为沿海城市空气湿润,所以小伙伴们皮肤很滋润。
相反内地气候干燥,所以小伙伴们皮肤容易干燥。身体也是一样,内部津液不足就会产生虚热,这时候咽炎就犯啦。
②下焦虚寒,导致的上热下寒,虚热扰在咽喉(下焦是指肚脐以下)。
举个例子来说,壶里的水开了,如果想让它停止沸腾,你会咋做?给你俩选项A关火B往壶里加凉水。
小米:“当然选A关火啊。”
对呀,在止沸的问题上,你知道选择灭火,怎么到了咽炎的问题上,你就只会加凉水了呢?
说到这,小米一脸疑惑的看着我,看来她和多数人一样,只知道咽炎是嗓子问题,却并不知道引起咽炎的根源:下焦虚寒。
所以大家可以摸自己的小肚子感受一下,如果小肚子是凉的,那么你就是下焦虚寒的一员啦。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秋天更容易引发咽炎,因为秋天比其他季节更为干燥。
为什么秋季更容易引发咽炎?
难道夏天就不干燥吗?
其实干燥与否与地表温度有关。
夏天的时候,地表温度高,地上的水容易蒸发,空气中含水量增多了,水蒸气上升遇到了云,形成雨再下降,润泽了万物,这样就我们不觉得干。
而到了秋冬天,地表温度没那么高了,地上的水不容易蒸发,空气中的含水量自然也少了,上面的空气干燥,我们也就觉得干燥了。
身体的道理跟自然界的道理一样,底下有寒的时候,津液就不能顺利地升腾去濡养上部,上部就容易出现燥,虚热。这就是身体的气化能力下降。
咽炎患者就是如此,下焦有寒,气化能力下降,咽喉就会产生燥热,导致了咽炎。
加之秋天干燥,天气一凉,外界阳气不足,身体所能借助的外界阳气也少了,所以气化能力就更弱了。这时候嗓子就容易产生郁热,有虚热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咽炎的一系列症状。
为什么西药治不好咽炎?
用前面烧水的例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些。想让开水止沸,直接关火是从本质上解决了问题。而B选项加凉水,只是暂时缓解了水的沸腾。
这个时候不关火,过不多久,加进去的凉水又随着整壶水沸腾了,不能彻底止沸。
咽炎也是同样的道理。咽炎犯了,我们都知道喝水、吃西瓜霜、金嗓子喉宝等一系列寒凉药,因为我们都觉得这种情况是嗓子有炎症造成的。
殊不知西医所有的寒凉药只能清上边的热,也就是说只能暂时缓解水的沸腾情况,却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苦寒药悄无声息地消耗着我们的阳气,让身体的寒越来越重,同时身体的虚热也会越来越重。
所以吃了清凉降火的药,我们的症状暂时得到了缓解,但随后就会反复,而且往往越来越重。
你还打算继续吃西药,一步步将自己的身体推向深渊吗?
中医如何治咽炎?
中医善于从整体看问题,从辨证施治的角度,我们知道咽炎的根本问题在于下寒。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多喝大米汤补充津液,另一方面要破下寒恢复身体的气化功能,这才是解决咽炎的正确方法。
推荐经方:
1. 半夏散及汤
侧重嗓子哑
半夏30g 桂枝30g 炙甘草30g一剂 ,上三味同煮,大火烧开,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
每日2-3次,每次200毫升左右。
当然,也可以半夏6g 桂枝6g 炙甘草6g 作一剂泡水喝,效果也不错的。
经方原方中的半夏用的是生半夏,但生半夏不好买,可以选择用姜半夏代替。半夏侧重在降,可以把嗓子的虚热降下去。
同时桂枝辛温,推动津液过来清热,炙甘草保水恢复津液。
2. 半夏厚朴汤
侧重嗓子异物感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有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原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参考剂量:
如果按照一两等于的15g:
半夏45g 厚朴45g 茯苓60g 生姜75g 苏叶30g
如果按照一两等于5g:
半夏15g 厚朴15g 茯苓20g 生姜25g 苏叶10g
方解:半夏生姜可以帮助降咽中虚热,厚朴苏叶可以帮助解气结,同时行气。茯苓利废水。所以半夏厚朴汤侧重解决咽中有异物感的情况。
熬服方法:
药材倒入锅中,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熬药过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热水煎煮。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特别提醒:
守正学堂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