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大明劫:亡于东林党?还是亡于瘟疫?
瘟疫有据可查
1641年,农历辛巳年,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场非常重要的瘟疫。这一年距离1644年甲申巨变还有三年的时间,历史上,癸未年也发生过一次非常骇人的瘟疫,那是公元2003年。
多年之后,中国拍摄了一部电影,他的主脚名字叫做吴有性,又名吴又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儒家信徒,孟子说“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儒家的思想中,有两种东西,一种叫做命,你无法改变,一种叫做性,由你做主。在孟子的话语中,“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变成了“to do or not to do,that is all about me ”,这就是那位医者。
天要亡大明朝,没人能改变;但是,实施仁义之道,只有你自己可以做得到。那部电影叫做《大明劫》,这个电影拍摄的场景就是明朝崇祯年间,瘟疫流行,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没有人支持中央政府,各地山头林立,所以大明朝几百万的军队居然败给了一个邮差,这说明国家的危亡不是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但是,作为一个无能为力的医者,吴有性做到了。电影有一个场景,造反派的人得了瘟疫,他们都要抛弃患者的时候,吴又可没有抛弃,而是挺身而出,最后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的确,在那场卫国战争中,没有对错,朝廷没有腐败,就不会有民不聊生,自然不会造反,所谓的官兵与流寇之间,只有称谓的不一样,并没有对与错。
从政治上说,明朝是一个极度自由的国度,早在洪武年间,国家的中央集权还比较严重,皇帝的话还是非常顶用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众的开化,特别是王阳明心学的主体地位确立之后,士子们无不以心学作为核心。朱程理学到了明代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在阳明心学的冲击下,很多学派开始形成,而工商阶层又需要一个适合当下的学说作为上层建筑,为工商阶层表达民意。思想太自由,就很难集中,思想与思想之间就存在碰撞,对于读书人,思想不一样,就意味着会坐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中,所以就有了整个明朝的内斗。从楚党到浙党,从东林党到阉党,党派林立,斗得你死我活的,不亦乐乎。
然而,在斗争的最激烈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朝堂,一个是低低在下的江南,明代虽然非常富裕,但是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苏松常吴,税赋半天下”,整个江南地区的税赋占了整个帝国税赋的一半,要知道在中国,富裕的地方就那么几块,一块是山东,函谷关以东,这个地方一般是帝业赖以成就的重要地方;一块是两淮,也就是现代的浙江、江苏等地,包括现在的安徽、上海等地;一块是关中,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关中平原;一块是四川,也就是益州之地,所谓的天府之国。一个朝代,一般情况下都从这四大块地方收集税赋,但是到了明朝的后半期,因为国家重商业,轻农业,特别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施之后,国家对于商业的倚重越来越明显,所以这个时候江南这个地方的舆论就可以完全影响朝堂。
作为商业的代表,东林党们的诉求就是加重农业税,降低工业税,要求国家的矿场可以私人经营,所以在这种国策的影响下,农民的生活日益难熬。农民最大的艰难在于食不果腹,长久以往则脾胃虚衰。这个是历来瘟疫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时间到了辛巳年,“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山东两淮地区都发生了瘟疫,这个国度重要的支柱地区发生瘟疫,所以导致了国家迅速的垮台。
辛巳年六月,是什么型的瘟疫?
辛巳年,按照五运六气的推测,那么丙辛化水,水不及,可以倒推出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而客运则是水不及,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所以五六月份时刚好是主运土不及,客运火太过,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火木之气太旺,土又不及,故而多脾胃虚弱之病,又有火胜克金之弊。
对于瘟疫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内伤型,如李东垣所谓的脾胃内伤,一类是外感型,即火太过克害辛金;吴又可当年遇见的瘟疫是两者兼而有之。吴又可说“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瘟疫之所以厉害,主要原因在于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其实脾胃内伤是常有的,而在脾胃内伤的条件下,肺金气不足得不到化源资助,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松峰说疫》认为“辛巳年,君火欲升而水运承之,则为火郁,发为火疫。药宜凉膈散导赤散,加竹叶,煎化五瘟丹服”。
可以断定,辛巳年那场瘟疫主要还是肺与脾胃的问题,所以治疗必定在肺与脾胃之间做选择。一般冬天出现瘟疫的年成,都是水不及,也就是暖冬,或者暖春。曾经有过一次统计,那就是发生瘟疫的季节,一般都有客气少阴君火或者少阳相火,今年刚好也有一个暖冬,幸好持续的时间不太长。
大明亡于农民起义,还是亡于思想解放?即加重农民负担,增加社会贫富差距!很显然,瘟疫只是小事,没有食不果腹,就不会有脾胃虚,没有脾胃虚弱,哪来的瘟疫?
前期文章:
历史上的丁酉年、戊戌年、己亥年,五运六气如何预测经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