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冠的中医学认知”,为什么难以治愈,痊愈后如何善后!
#五运六气如何认识新冠疫情集合
随着中医药的介入,很多肺炎患者开始痊愈,截止目前已经有很多患者已经痊愈了,其实在疫情凸显之前,就有江湖医生已经治愈过不少瘟疫患者,只是当时没有确诊,所以没有办法报道。我也相信,在纯中医的治疗下,其实这种肺炎还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近段时间不断的有各种异常现象报道,比如检测呈阴性也会发病,检测成阳性也不会发病,有的痊愈了还会感染,还会发病,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很多不懂医学的人觉得这个病毒非常聪明,好像是专门针对中国人而产生的,但是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笔者从两个角度加以解答。
病毒的繁殖,需要与人同用一套编码系统
病毒是没有自主生存能力的,所以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之中,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之中,才能正常繁殖。因为病毒是没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所以病毒入侵人体首先需要找到宿主,这种宿主有可能是细菌,也有可能是人体细胞,所以通常情况下,入侵人体之后,唯有通过阻止DNA的复制才能停止病毒的繁衍。而消灭病毒,则完全需要依靠人体的免疫细胞分泌的干扰素,阻止DNA的复制,我们通常会用一些抑制剂,比如通常用以抗击乙肝的药物,还有用来抑制流感的奥司他韦等药物。
此次疫情发现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一定的效果,其实说明病毒可能存在反转录的过程,这样的话其实就可以推测出病毒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可以存在较大的突变,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各种其他症状都有可能出现。
病毒性疾病的难以治愈
病毒性疾病很多情况下存在难以治愈、诊疗周期长的特点,是现代疾病谱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疾病,如艾滋病、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等类型的疾病。由于病毒无独立自主生存能力,必须借助宿主的细胞及相关的酶、蛋白质进行复制,因而使得病毒性疾病有潜伏期。笔者由此联想到中医学的伏气理论。伏气理论是中医特色的基础理论,自《黄帝内经》提出以来,一直都被中医药学家所重视,但是形成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则经历了相当一段时期。明清以来,伏气理论运用到了很多疾病中,如温病、瘟疫等。
瘟疫为伏邪致病
按照中医理论,瘟疫其实就是所谓的“伏气温病”,是因为伏邪导致的人体疾病,伏气学说首载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就是说伏气能够导致腹泻等肠胃疾病,也能导致温病等外感疾病,更能导致疟疾等内伤性的疾病。晋代王叔和《伤寒论例》中云:“冬时严寒……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进一步揭示伏气学说在伤寒疾病,即外感热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个理论作为后世温病学派伏气温病的一个重要依据,引起学界广泛重视。《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言“夫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更是进一步将温病的概念主要集中的表现在“温病”这种热性传染性疾病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发现的患者中,很多人都是1月10几号跟别人有过接触,直到2月初才发病,才被确诊,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或者说感染的患者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延迟作用,感染的高峰期与发病的高峰期有一个时间差,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半个月,或者七天。
发病变化多端
肺炎为伏气,发病多端,古代医家叶子雨指出:“伏气之为病,六淫皆可,岂仅一端”;刘吉人提出:“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复作者,亦谓之伏邪;有已发治愈,而未能尽除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伏邪”。
但是,能够伤及肺的只有火,不管是火太过还是相火,还是君火,但是立春之后,只有一个少阴君火司天会伤及肺了,所以接下来的治疗应该很简单,疗效非常好,也是天助中医显威风。这也是我很大胆,很乐观的原因所在,这段时间是最好的时机,如果没有把握住,3月20号以后,就有了主气的君火,还有司天的君火,甚至后面还有火太过的主气,那就没办法收拾了,所以1月20日有了最高指示之后,我就不再担心此次疫情了。
一开始大家对肺炎的认识是湿邪,是湿热之邪,所以治疗上会倾向于三仁汤之类的清热之药;但是后来的医生发现,患者居然有寒湿之象,所以将治疗的方案定位寒湿之邪。但是,没过多久,特别是立春以来,国家重要管理局出台的文件推荐的方剂,四个方组合成一个治疗方剂,麻杏石甘汤,麻黄射干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四个方剂的组合,其实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寒湿,还有湿热,还有阳郁,其实这个是比较平和的药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春季出现倒春寒,其实很有可能还要加入一个方剂,那就是附子理中丸。
痊愈后如何预防?
中医经典之中,有所谓的“食复”“劳复”,其中的食复就是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疾病复发,而劳复则是因为房劳,熬夜太过导致的疾病复发,在预防这些疾病的过程中,有一套方法。对于有热象的患者,用的是枳实栀子豉汤,一般这个方剂有心烦的现象才可以使用,有寒象者用理中丸,所以不管如何,痊愈之后的预防方剂可以综合两个方:
干姜10 白术10 人参10 甘草10 枳实10栀子10淡豆豉10苏叶10
现在网上推荐的药物,大多是性燥之方,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作为外用药,但是内服没有必要。太过烈性的药物,吃久了不仅对疾病无利,还会导致新的问题。
如何预测,可以系统学习五运六气体系,庆余阁五运六气培训班马上开始上课了,请想报名的同学尽快报名,报名请扫码:
往期精彩内容
立春日,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
立春之后,为什么担心雪灾,五运六气到底何时为始?
你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