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怕冷,无汗,这才是阳气虚的表现,为什么说肺炎好治!

怕冷,无汗,这才是阳气虚的表现,为什么说肺炎好治!

#伤寒悟读
前面说的桂枝汤证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需要用中医的一个和法,和法到底是什么法呢?我们在后面还会看到,只不过这个和法是和营卫,营卫涉及到了表证,和后面的小柴胡汤的和法以及半夏泻心汤的和法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用和法?其实就是人体内部环境的紊乱,不是纯粹的寒气,也不是纯粹的热气,所以这类疾病治疗难度比较大。 和法的表现 其实仲景的和法中包含了中国一直以来的智慧,如所谓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不会用一个单独的东西来,而是在寒热之间双向都取。和法的经典代表方有桂枝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也有点和的意思。 四逆散的和不是因为中焦,而是在于胸胁,所以不能归为一类。桂枝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这三个方有一个关键的共同要素,那就是姜、甘草、大枣。 不过,绝大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不仅仅是这三个方有这几味药,经方之中几乎治疗外感疾病的都会有这几味药,或者是一味,或者是两三味,为什么会用到呢,因为人体的疾病比较复杂,我们不能只在一个维度上加以考虑。 单纯的疾病 其实和法是最高端的补法,一般来说人体都有经络不通的问题,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补,就会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也就是上火。仲景当然早已观察到了这些问题,他怎么解决呢?伤寒中应用大枣、甘草、姜就是最好的方案。 有了这些药物的补充就有了人体津液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仲景的《伤寒论》最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津液,所以治疗伤寒疾病要始终关心津液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吃药就会疗效减半,或者无效。没有津液的补充,人体经过发汗的过程就不可能排出体内的邪气,所以必须要重点考虑这几味药。 寒气重,则恶寒,无汗 我们前面说到出汗的意义,主要是因为热气很重,有的人可能会反驳,难道湿气不会导致出汗吗?很显然,湿气也是导致出汗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湿气很重,湿气也是带有热量的。 我们知道,在一年四季之中,湿气是长夏季节的特点,而这个时候的温度也是很高的,因此湿邪也是带有热量的。没有热量的湿邪,那就是水,是冰,而不是湿气。 真正被寒气伤害,就是人体阳气比较虚的人,所以我们看到伤寒感冒的患者,一般都是阳气比较虚的人,所以伤寒之后,不但怕冷,还不会出汗。但凡肺部感染了,会出汗的就不是伤寒,而是温病。单纯的伤寒是容易治疗的,只需要用对温热的药物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2019年末,庆余阁举办了一期《伤寒论》课程,讲解从《平脉法》、《辨脉法》到《厥阴篇》等12篇内容,第一次全面讲解《伤寒论》内容,与同道共同进修。拟于下半年举办第二期,有关事项如下:
一、课程内容
(一)伤寒气化相关内容,包括治疗疾病的步骤,疾病所处阶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疾病的不同治法与表现。
(二)《伤寒论》经典条文397条,每条皆讲解;最好使用林亿版《伤寒论》,重点讲解伤寒例、平脉、辨脉法。
(三)梳理成无己、窦材、张志聪、陈修园、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及现代扶阳派的学术脉络;
(四)课程以语音结合文字,适当的配合PPT,因每个条文解讲解,不割裂《伤寒论》内容,原汁原味呈现;
(五)对《伤寒论》中的方给出运气学条件,譬如桂枝汤变化的桂枝法不适合阳明燥金主气及金太过的主运气候条件;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麻杏竹甘汤适合阳明燥金主气及金太过主运及客运条件,降低用方难度,简化临床辨证;
(六)演绎其中的相关名方,如桂枝汤到桂枝法,麻黄汤到麻黄法,四逆汤到四逆法,理中丸到理中法、半夏法。立足原汁原味中医理论及易道原理,呈现《伤寒论》内容。

二、课程时间
为期半年,总共25次课,每次课1小时-1.5小时;2020年11月中旬开班;
三、招收对象
致力于中医临床及临床研究者,中医爱好者,基层医生,往届易道春秋学员优先。
四、学员名额
名额上限不超过100人;报名前20名赠送签名版《经方串解》书一本,留作纪念。
五、收费情况
3750元每期,往期学员八折优惠,只要参与了一个课程,以后开办的培训课皆打八折。易道春秋第四期、第五期学员如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五运六气论文,则可以免费进入本班学习。
六、报名截止
正式报名10月份开始, 报满为止,开班前停止收学员。
七、报名方式
扫描以下二维码,提交相应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务、中医基础如何等信息。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